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可行性分析目录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应的解决措施与其他并购案例的比较事件背景总结事件背景•背景:北京时间2010年3月28日9点,在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的沃尔沃公司总部,中国吉利汽车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席财务官莱维斯·布思签约后握手。总部设在杭州的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当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遇到的主要问题工会的不合作在欧美发达国家工会是一个维持员工利益的组织,他不会考虑品牌价值是否受损也不会在意股东的变化,在意的是不触及自身的利益,是否会接受吉利的领导。中国市场的竞争德国的三大汽车品牌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基地,而且他们来得比较早,规模也大。吉利收购后的沃尔沃以后会面临德国军团的强势挑战,如何打开中国市场是吉利需要面临的问题档次是否会降低沃尔沃以安全著称,并入吉利后,是否会因为降低成本而降低安全和质量的标准。对应的解决措施工会明确表示支持“西守东进”确立协作关系沃尔沃工会支持中国吉利收购•新华社今日上午专电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工会组织27日说,支持中国浙江汽车企业吉利集团的收购计划,为吉利集团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收购协议放行。•“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所有信息,”沃尔沃工会组织之一、代表公司各层主管利益的“领导者”工会组织负责人格伦·芒努松告诉瑞典通讯社记者,“我们支持收购计划。”•沃尔沃工会组织先前并不支持吉利的收购计划,认为计划中没有提出沃尔沃未来发展策略,担心会发生裁员等情况。•当被问及吉利是否承诺不辞退瑞典员工时,芒努松称,工会已“获得相关问题的答复”,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细节。•问题还没有查到相关更有说服力的资料。西守东进•沃尔沃亏损的直接原因在于销量的锐减,因此增加销量是复兴沃尔沃的根本途径。所以如何经营沃尔沃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即:“西守东进”。•“西守”:守住西方已有市场,进一步扩大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完成了“东进”策略后,再进一步向欧美发达市场渗透)。•“东进”:即,扩大东方销量。据资料显示,2008年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仅为12600辆(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及全球第二大奢侈品市场),远远低于同一等级的奔驰、宝马和奥迪,这也正说明了沃尔沃在中国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值得庆幸的是,沃尔沃汽车公司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9月在中国销量同比增长47%,9月单月同比增长高达79%,远远高于奥迪、宝马和奔驰品牌9月同比增长的37%、35%、59%。2009年沃尔沃在中国的销量为22405辆,增长近80%。•由此可见,市场东进,具有可行性。(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后,将成立年产能约30万辆的新工厂,令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年产量提高近一倍;通过利用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及低劳动力成本,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扭亏为盈)•中长期策略:研发新产品,丰富新车型,以最安全的汽车为定位,以环保节能新能源为主题,在全球范围内,利用中国低成本优势,与宝马、奔驰、奥迪等同等级汽车品牌展开竞争,逐鹿全球。协作、协商、协调•吉利与沃尔沃牵手并进而非融合。故吉利与沃尔沃是协作关系(尽管吉利集团收购了沃尔沃),即吉利协调沃尔沃而非消化沃尔沃。收购后沃尔沃汽车除了老板改变,其他一律不变。因此没有所谓的消化问题,只有两者的协调、协商、协作问题(吉利在收购沃尔沃后,将在中国设立另一个总部,用于各种合作的统筹,与瑞典沃尔沃总部实现互补)。吉利沃尔沃优劣互补明显,两者有着广泛的合作前景:•吉利:善于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是吉利的特长,而这方面正是沃尔沃所欠缺的。•沃尔沃:不管是品牌影响、节能排放技术、研发能力、设计工艺、新能源技术、安全技术都是沃尔沃的特长,而这正是吉利所欠缺的。•吉利和沃尔沃的模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图表示:对比联想收购IBM后,原IBM的产品就得挂上联想的标识,引起用户的不信任感,吸取了这个教训,吉利收购后沃尔沃汽车除了老板改变,其他一律不变。联想收购IBM上汽的失败源于三个方面:1.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和低迷的经济(双龙汽车主打高油耗的SUV车型);2.媒体炒作“剽窃门”事件;3.韩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