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30年代新诗

30年代新诗_第1页
1/9
30年代新诗_第2页
2/9
30年代新诗_第3页
3/9
诗歌类30 年代新诗厂「后期创造社,太阳社1. 政治抒情诗中国诗歌会(大众诗)2. 唯美诗(后期新月社+现代诗派)“纯诗”3. 乡土诗歌(臧克家)踏实表现现实人生中国诗歌会现实主义诗派_臧克家后期新月派现代派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政治抒情诗前驱:殷夫,左联五烈士之一。“红色鼓动诗”取材上: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善于抓住典型的材料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深入挖掘。艺术上:形象性和议论三大流性结合,语言凝练,语调激越。注重真情实感的再现。代表作:《一百零七个》《别了,哥哥》《血字》,《孩儿塔》缺点:强调“力”的美学,比较口号化。中国诗歌会性质: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时间:1932 年 9 月于上海成立。发起人:黄浦芳(蒲风),穆木天(从创造社走向左联,陈方竟研究的好),杨骚,森堡(任钧)刊物:《新诗歌》创作纲领:“我们要抓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诗人“自己也成为大众的一个”创作的直接导向是“诗的意识形态化”与“诗与诗人的大众化”内容与特点:1.及时迅速反映现实人生,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捉住现实”2.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3.艺术表现上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大众歌调”,创造大众化和通俗化诗歌,大量采用歌谣,小调等民间诗体。影响: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刚健,粗犷,壮阔的力的美。不足:成为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艺术上比较粗糙;抹杀了非重大题材作品,导致诗歌单化。代表:蒲风——长篇叙事诗歌《六月流火》,诗歌集《茫茫夜》。反映重大题材,表现工农大众的生活和斗争。直接描摹的手法,诗歌语言朴实通俗。附:中国诗歌会在实践诗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尤其是创作了大量的长篇叙事诗。唯美诗后期新月社:《诗刊》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月诗派进入后期的发展阶段。代表人:孙大雨,叶公超,卞之琳等人主张:1.诗的“贵族化”“纯然化”,反对诗的“功利化”,“大众化”2.“自我化”“内心化”3.诗艺的探索:十四行诗体的转借和创造。(商籁体)后期新月派异于前期的两个方向的新变:一是向内朝着更加隐幽的精神领域的开掘,更加“纯我”显示了与世界现代主义思潮的合流。(现代人精神的异化)二是向外扩展,部分新月诗人跳出小我,显示了走向时代社会的倾向。后期新月派与前期的不同:1.理论上的调整——“格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