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20 年来儿科疾病谱发生改变[1],过敏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续增加,其中过敏性疾病累及约 25%的儿童[2]。发达国家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约为 3%〜6%;美国近十年来食物过敏的儿童患病率上升了 18%[3];近 5 年英国儿童花生过敏患病率增长了 1 倍[4]。我国目前尚无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全国患病率资料。,1999 年蓖庆地区报告 0〜24 个月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为 3.5%〜5.1%[5];10 年后(2009 年)再次渊查的结果显示婴幼儿食物过敏的检出率为 7.0%〜9.2%[6],提示我国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可能亦呈上升趋势。虽然多数食物过敏可随年龄增长而自愈,但研究显示婴幼儿期食物过敏可能会增加儿童后期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7-8]。为推动我国儿童食物过敏,特别是婴幼儿食物过敏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进展,2010 年 2 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邀请儿童保健、免疫、消化、呼吸等专、世专家,参照 2009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制订的“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⑼,经集体讨论后撰写本建议。本建}义仅就婴幼儿的食物过敏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未涉及食物过敏以外的过敏性疾病。一、定义1. 食物不良反应(adversereactiontofood):由食物或食物添加剂引起的所有临床异常反应,包括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和食物中毒,前两者合称为食物的非毒性反应。2. 食物过敏(foodallergy):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即食物蛋白引起的异常或过强的免疫反应,可由 IgE 或非 IgE介导。表现为一疾病群,症状累及皮肤、呼吸、消化、心血管等系统[10]。3. 食物不耐受(foodintolerance,FI):非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机体本身代谢异常(如乳糖酶缺乏)或是机体对某些食物内含的药物成分(如久置奶酪中含的酪胺)的易感性增高等[11]。二、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婴幼儿时期,90%的食物过敏与牛奶、鸡蛋、大豆、小麦、花生、鱼、虾、坚果类等 8 种食物有关。花生、坚果类过敏可持续数年,甚至成年后。三、危险因素1. 遗传因素: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相同,遗传因素仍然是食物过敏的易患因素。父母或同胞患有花生过敏者,其患病的危险性将上升 7 倍[12];若同卵双生子之一患花生过敏,另一子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高 10 倍[13]。因此,特应性疾病(包括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家族史阳性者(至少一位一级亲属患过敏性疾病)[14-15]和曾发生食物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