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1,汶水 2 西流;其阴,济水3 东流。阳谷4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5,古长城 6 也。最高日观峰7,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 8 乾隆三十九年9 十二月,自京师乘10 风雪,历齐河、长清 11,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12,至于泰安13。是月丁未 14,与知府朱孝纯子颍15 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16,其级 17 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18 也。余始循以入19,道少半 20,越中岭 21,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22。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23,世皆谓之天门云24。道中迷雾冰滑,磴几25 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6;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27 如画,而半山居28 雾若带然。戊申晦 29,五鼓 30,与子颖坐日观亭31,待日出。大风扬词句注释1.阳:山的南面。2.汶( Wè n)水:也叫汶河。发源于山东莱芜东北原山,向西南流经泰安东。3.济水:发源于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到山入海东。后来下游被黄河冲没。4.阳谷:指山南面谷中的水。谷,两山之间的流水道,现通称山涧。5.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6.古长城: 指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为界。7.日观峰:在山顶东岩,是泰山观日出的地方。8.以:在。9.乾隆三十九年:即1774 年。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10.乘:趁,这里有“冒着 ”的意思。11.齐河、长清:地名,都在山东省。12.限:门槛,这里指像一道门槛的城墙。13.泰安:即今山东泰安,在泰山南面,清朝为泰安府治所。14.丁未:丁未日(十二月二十八日)。15.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16.蹬( dè ng):石级。17.级:石级。18.环水:即中溪,俗称梳洗河,流出泰山,傍泰安城东面南流。19.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去。20.道少半:路不到一半。21.中岭:即黄岘岭,又名中溪山,中溪发源于此。22.天门:泰山峰名。《山东通志》:“泰山周回一百六十里,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23.崖限当道者: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24.云:语气助词。25.几:几乎。26.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动词,照。27.徂徕( cú l á i):山名,在泰安东南。28.居:停留。29.戊申晦:戊申这一天是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