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浪之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浪之歌》。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0 课《组歌》第一首。下面我按照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教学设计四个部分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并针对这节课进行反思总结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由 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平等中的首席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为本。因此我决定运用 “想象画面、感受意蕴 ”为主要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核心,以大胸怀导引学生透视爱情、化解爱情、超越爱情,从个人之爱到祖国之爱再到与大自然和谐之爱,力求使点拨如风过林梢。一、说教材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是:让学生透过文字去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去感受他们心灵的无限风光。同时,还要求加强朗读,注意课文中的联想和想像,学习抒情性的语言。《浪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 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篇,这首散文诗巧妙地融合了东方语言的灵动、形象和西方语言的哲理、思辩。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不仅是 “海岸 ”的情人,在它的形象里融入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世世界的守护者。 作者借海浪的形象含蓄而热烈地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爱。这篇文章不同于其它写景散文,在诗歌中,诗人选取了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从写海浪与海岸的爱情入手,进而歌颂了海浪美好的感情和高尚的品格。诗文中处处闪耀着诗人自身人格的光辉。而且文章语言语言优美富有韵律适合朗读。基于单元要求和教材特点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海誓山盟,炽热,祷词,执拗”等词语。2、掌握一定朗读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感受海浪的形象。3、对诗歌中炽热爱情的理解与祖国深情厚爱的联系。2 二、说学生初二学生已历经三个学期的学习,朗读有一定的基础,有一部分学生朗读水平应该不错。本篇文章属于散文诗,适宜朗读,但内涵较深沉,对初二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同时,初二学生正处于青春蒙胧期,而作品中的“爱情”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也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学生会不会畅所欲言,诠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又会做出怎样的解释,这是我备课时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并且学生生活在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新疆乌鲁木齐,对大海印象不深,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教学重点是: 掌握一定朗读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