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岩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摘要:长汀县位于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有“客家首府”之称。长汀同时也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县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本文拟从地理位置入手,结合人文环境的考察,探究长汀的经济发展条件,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地理位置潜在优势经济发展目录1.长汀的地理环境简介................................................11.1地理位置简介....................................................11.2历史人文简介....................................................11.2.1、风味小吃.....................................................11.2.2、丰富的民俗...................................................22.长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3.发展长汀经济的个人想法与建议......................................21.1.筑巢引凤: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21.2.发展优势农业,以点带面,全面发展................................31.3.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齐头并进,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31.4.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3结束语..............................................................3参考文献............................................................4关于龙岩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1.长汀的地理环境简介1.1地理位置简介长汀是福建省龙岩市市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上游,武夷山脉南段,闽赣边界。东距省会福州532公里。介于东经115°58′—116°43′,北纬25°11′~26°51′之间。东临连城县、上杭县,西南与武平县接壤,北接宁化县,东北和清流县相邻,西和西北同江西省瑞金市、石城县交界。东西最大横距60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6公里,总面积3099平方公里,其中2006年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已达17万人。长汀县政府驻汀州镇,位于县境北部,距龙岩市130公里,距江西瑞金市40公里。现辖汀州镇、大同镇、古城镇、童坊镇、新桥镇、馆前镇、河田镇、南山镇、濯田镇、四都镇、涂坊乡、庵杰乡、策武乡、宣成乡、羊牯乡、三洲乡、红山乡、铁长乡等10个镇8个乡。2006年总人口50万人,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客家人),也有少数族。境内地势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海拔238—1459米。汀江支流主要有濯田河、刘源河、南山河、涂坊河、刘坊河、铁长河、郑坊河、七里河。闽江水系有童坊河、陈连河。赣江水系有古城河。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降水量1685.6毫米。长汀县现属龙岩市,全县人口48.8万,设11镇7乡299个行政村(居)委会,拥有30余万亩耕地。汀州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长汀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赣龙铁路与龙长高速公路和319国道在长汀过境,连接江西、广东两省。1.2历史人文简介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汀有着许多具有珍贵史料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历史文物古迹,比如说有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唐代的古城墙、古城楼,宋代汀州试院、汀州文庙、天后宫,唐代双柏树、古井奇观——“双阴塔”,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苏旧址、福音医院、辛耕别墅、瞿秋白纪念碑以及新建成的杨成武将军广场等。其中不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和红色印记的古迹。各类传统建筑保存质量都较好,形成了“三山一水一轴”的古城格局。三山为北山、塔山、乌石山等汀州名胜景区;一水为汀江,形成江滨绿带;一轴为卧龙山金沙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三元阁古城楼—宝珠门古城楼的城市历史发展轴。以此轴为中心,周围为名城重点保护区。把南大街辟为旅游文化步行街,其建筑、街容尽量保持原貌。设计出具有传统特色的民居“样板房”,把一些民居危房改造成青瓦屋面,层高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