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抓带趋向的小事张瑞敏说,中国许多企业失败在于管理流于形式,而实际上管理者行事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来办,怎么有效怎么办,让下面摸着你的思路和意图。1989 年 12 月 28 日,张瑞敏在北京获得“轻工部部级管理专家”证书时发表讲话,指出企业家应该具备两种素质:首先,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有善于把握大局的能力,在眼前一堆事情里你能不能找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来,找出制约了发展的根本问题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会对其他问题产生什么影响?这种很快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是企业领导必须具备的。另一点,作为企业的领导,要有一种对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劲。在中国企业里,往往是领导做出一个决策之后,在向下传达过程中出现衰减或偏差。如果你不能一直盯住,很多事你以为已经到位,下面往往还没开始干。我们的做法是,一件事从头到尾抓出一个模式来,再把这个模式推而广之,成功率非常高,这恐怕也是一种中国特色吧。虽然我是1 万多人企业的领导,也还要亲自到基层去抓某一件小事,而你不去做就不行。有时候必须抓得非常具体,当然是属于带有全局性、趋向性的问题。事实上,对那些事关全局的“小事”,张瑞敏从来不放过,他称那是“影响发展趋势的小事” 。张瑞敏称赞执行总裁杨绵绵就很善于抓事关全局的“小事”,通过一个很容易操作的模式,把“小事”变为大局面,如前面提到的使销售淡季不淡的故事。当海尔老总们在北京商场的海尔专柜上具体过问某些事的时候,一些同行业的老总说,他们都做到这么大的老板了,还抓这么细小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张瑞敏回答,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等于抓好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原冰箱二厂厂长在广州出差,手下一员工上班打瞌睡,张瑞敏抓住这件事加倍处罚了他,震撼了集团干部。张瑞敏认为,他的事反映了当时干部中一种普遍2 / 3的思想倾向,觉得企业发达了,日了过好了,多少有些骄傲自满的情绪:“企业发展到今天,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即使工作中出点毛病,也不能像过去创业时那样惩罚了。”抓毛病就要抓带趋向的毛病,干部这样的风气滋长下去会非常危险。张瑞敏拿这位厂长开了刀,以威慑整个集团干部。这种趋向性的问题应该是领导人紧抓不放的。1997 年 6 月 19 日,《海尔人》记者在刚搬进海尔园一个月的洗衣机公司,发现三楼女洗手间的卫生纸盒被加了一把锁,问清洁工为什么这们做,回答说:“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