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深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阻碍以及决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一项重大的金融创新,发达国家现在已形成了大规模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成为西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主流,并对住宅业的进展、商业银行良性运行机制的形成,以及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金融改革与金融深化关键阶段的国家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必要性分析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概念。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是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是指金融机构把自己所持有的流动性较差,但能产生预期现金流的住房抵押贷款结构重组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证券的过程。 (二)商业银行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有效分散和转移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有利于优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降低银行不良资产率;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盈利能力。对中央银行而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一方面为央行调节货币供给稳定利率提供了新的工具;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调控。同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市场的进展,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全面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面临的障碍 (一)商业银行参加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动力不足 商业银行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提高资产质量,而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之一,随着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扩大,这项优质资产对银行整体资产质量的优化作用日趋明显。一方面,假如进行表外证券化,贷款转让给 spV 后就不能记入银行资产,这等于减少了银行的优质资产,会进一步提高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另一方面,假如实施住房贷款证券化,那么原本由银行一家独享的收益就要在证券化过程中被投资者和中介机构分享,银行的收益会减少。因此,目前商业银行要求实行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意愿不强烈。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性障碍 1、相关法规不健全,具体操作缺乏足够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我国抵押贷款市场的法律框架正在形成时期,市场法规尚未形成体系。一、二级住房抵押贷款相关市场的法律建设还没跟上,特别是社会配套制度的政策法规还未出台。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交易涉及内容技术性强、专业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