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由表面理解到真正建构由表面理解到真正建构 教学六年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对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掌握了。这次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假如仅仅满足学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肯定是不够的。如何将今日所学的知识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真正理解并建构小学阶段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这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所在。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进行了以下两次不同的尝试,效果迥异。 一、教学案例 第一次教学: 出示例 1:每个小中国结用米彩绳,每个大中国结用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 18 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要求的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沟通。 生:×18+×18。 生:(+)×18。 师:这两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着计算,计算后沟通。 生:计算×18+×18 时,我是分别先算×18 和×18,再相加,也就是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用彩绳多少米。 生:计算(+)×18 时,我是先算+,再用两个数的和乘 18。也就是先求出两种中国结各做一个要用彩绳多少米。 我接着让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师:你认为分数四则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什么联系? 学生们说一说。 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教后反思:第一次直接使用例 1 进行开门见山式教学。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还行,但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却不能进行真正的自主建构。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教学完分数四则运算后直接让学生回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学生由于没有做题的直接经验,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一般。有了第一次教学的失败教训,我在另外一个班进行了第二次教学尝试。 第二次教学: 出示例 1 改编题:每个小中国结用 4 分米彩绳,每个大中国结用 6 分米彩绳。两种中国结各做 18 个,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 师:你会列综合算式表示一共用彩绳多少分米吗? 学生们很快口答出两种算式(师板书:4×18+6×18;(4+6)×18)。 师:你们会计算这两道算式吗? 学生同桌沟通后发言。 生:计算 4×18+6×18 时,先算两个乘法,再把它们的积相加。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一道没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根据它们的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生:我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