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由中学生跳楼事件想到的由中学生跳楼事件想到的 近期接连发生了好几起中学生跳楼自杀的极端事件,孩子的离去是悲剧,在孩子决定离开这个世界时,没有寻求最亲近的人——父母的理解和保护,更是发人深省的悲剧。于是,不能不说说已被大家说得泛滥,而又难以做到的两个字——沟通,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我个人的体会,沟通不是单纯地说很多话,你说再多的话,孩子听不进去 ,甚至反感,也是毫无用处的。沟通必须构筑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成为家庭成员彼此间的一种习惯。 我家的情况有些特别。我在国外生活多年,并生了 3 个孩子。在儿子 6 岁,两个女儿(双胞胎)3 岁时回到国内。我家的教育方式也有些特别,在很多人看来,管教过于“宽松”,气氛过于“民主”,对学习的要求过于“马虎”,所以我自称“另类母亲”。回国十多年来,伴随着孩子上小学、中学、高中和大学,我这个另类母亲做得并不轻松,面对各种压力也摇摆、困惑过:这样“另类”下去真的是对孩子好吗?会不会耽误了他们?现在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我觉得家庭成员之间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平等,是和孩子共同感受喜怒哀乐。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们小时候看过的大量的动画片,我都一起看过,有很多还不止一遍。而且,我不是牵强“陪”他们看的,是发自内心的同意和他们一起度过这些欢乐的时间。记得有一次,在小学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我们乐呵呵地看了一部动画电影。在我看来,家人其乐融融的一刻比第二天多考几分重要得多。当然这事不敢让当时的老师知道。 随着孩子成长,我一直这样参加他们其中,所以,我们之间从来不缺乏共同语言,不会没话说,直到现在。 但是,家长和孩子之间只有平等还不够,“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这话不能只是嘴上说说的,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对你有一种敬佩、尊重。我们家里有句常用语:“你以为妈妈是随便当的吗?没这点本事怎么当妈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妈?”这是我在孩子遇到难题,而我又能迎刃而解时调侃的口头禅。后来,我一说个开头,孩子就会笑着说完全句。但是,这里的“难题”只是指做人做事、生活中的难题,不涉及学业。因为我一直认为,课堂知识的学习应该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完成的。我不是老师,也不是老师的助教,我所负责的是家庭教育,更应该注重孩子的心智、性格、情绪等健全与否,而不单纯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所以我从不陪读,也不检查孩子作业,学习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负起责任来。说句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