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构建与比较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构建与比较 摘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并最终实现对金融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0 世纪 80 年代始,系统科学理论逐步应用于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等问题的讨论中,能够实现对金融系统的认知、优化和控制,是未来金融理论讨论创新的方向,但当前相关讨论存在理论归属混乱、理论讨论不系统等不足,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以进展金融理论、指导金融实践。 关键词:系统科学;金融系统;理论创新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进展对于经济的进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各金融理论的讨论范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探寻各金融理论的适用范畴。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深化认知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探寻促进金融系统稳定有序进展的方法,最终实现对金融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融理论的讨论范式不断革新,深受心理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影响。从当前金融理论讨论范式来看,现代金融理论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组合理论等假设基础上的,然而对金融系统的实证检验证明,其假设基础具有局限性,不能对如日历效应、新股谜团等“异常”金融现象作有效解释[1]。此后,行为金融理论借助心理学、行为科学等讨论范式,对“理性人”假设作了有条件的放松,并解释了部分“异常”金融现象,但这一讨论范式也存在缺陷(如运用心理偏差过于随意等),受到现代金融理论支持者的质疑。实际上,这两种金融理论讨论范式都已经不足以解决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等问题。20 世纪 80 年代始,相关系统科学理论逐步应用于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等问题的讨论中,并取得了有益的讨论成果。他们以实现对金融系统的认知、优化和控制为讨论任务,是一种全新的金融理论讨论范式,代表未来金融理论讨论创新的方向。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统科学范式下金融理论与应用”(项目批准号:11BJY1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讨论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xxxx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xxxx)、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xxxxL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超(1969-),男,北京大学讨论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讨论方向金融理论、系统科学、制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