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现象透析及疏导策略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现象透析及疏导策略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老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出现老师职业倦怠现象且问题异常突出。该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透析,力图从激励总效用与激励边际效用之间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角度来分析老师职业倦怠现象,以期寻求解决老师倦怠现象问题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老师倦怠;激励总效用;激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疏导策略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老师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令人担忧,各种由此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职业倦怠对老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以及老师队伍的稳定构成潜在巨大威胁,对老师教学与学生进展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因此,关注中小学老师职业倦怠现象,探究引发老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并寻找相应的疏导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忽视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老师职业倦怠现象及其种种表现 老师职业倦怠是指老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老师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1]老师职业倦怠行为主要表现有: 1.1 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仔细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制造性,并过多运用权力关系来影响学生。时常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 1.2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怀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要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1.3 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老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怀学生的进步。 1.4 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育工作,试图离开教育岗位,另觅职业 这种职业倦怠情绪常常会在老师之间得到互相感染,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2]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老师职业倦怠现象之经济学角度分析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 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商品或者劳务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前,所产生的效用是递增的,或者说每增加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所产生的总效用也是递增的。但是,随着消费商品或劳务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总效用却呈现递减趋势,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 在教育领域方面,我们可以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析诸多教育管理现象。下面我们以物质激励形式奖金为例来对老师激励效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