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质量观念;会正确使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 1000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践体验,建立克与千克质量概念,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 学 情 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观念,知道1 千克= 1000 克。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观念,教学中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 克和1 千克的表象,同时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从而有效地培养估测意识。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及克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克”、“千克”的概念。 4 教 学 过程 4.1 第 一 学 时 教 学 活 动 1【导入】预留汇报 1、师问:同学们,你们和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一起买过东西吗? 瞧!小明、小美和妈妈正在超市里面买水果呢!(出示主题图中水果区域的情境,特别呈现钱数和500 克、1 千克等)。 生答:买过。然后看主题图。 2、师问: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表示什么意思? 生答:蓝莓 13 元,500 克。表示买 500 克蓝莓,需要 13 元钱;桃子 2 元 5 角 500 克,表示买 500 克桃子需要 2 元 5 角;橘子 3 元 2 角,500 克,表示买 500 克橘子需要 3 元 2 角;苹果 1 千克,9 元 4 角,表示买 1 千克苹果需要 9 元 4 角…… 3、师问:对,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称为物品的质量。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