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的由来 打开文本图片集 每年农历的腊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即“腊月”的意思,为什么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呢?史学讨论者指出,在我国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称“大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进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因此人们便把十二月称为“腊月”,将进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的具体日期当时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而当时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关于腊八粥的传说 众所周知,腊八节最普遍的风俗就是喝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来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传说: “佛祖修行”说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作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牧女乳糜救佛祖”说 这是流传最广泛,也最被认可的一种说法。传说佛祖释迦牟尼离开宫殿修行,但苦苦修行多年一无所获,他想到河中沐浴,清醒一下头脑,沐浴过后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因身体羸弱,无力爬回岸上。牧女苏耶妲(意为善生)将他拉上岸,并给他了一碗用米、粟等熬的粥。佛祖吃后精力充沛,来到菩提树下幡然觉悟。此日恰巧是农历十二月初八。佛门弟子将粥视为良药,寺庙每年在腊八这天以粥供佛,并向世人布施。受此影响,我国民间逐渐形成了腊八吃粥的习俗。 “秦长城修筑”说 传说秦修长城时,民工常年吃住在施工场地,但粮食要靠家人送。有的人因家遥远或贫穷,粮食不能及时送到,有一年腊八节这天,民工们断了粮,大家翻搜粮袋,将收集的豆、米等各种粮食汇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但最终因粮食短缺还是饿死了。为了悼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到腊八节就吃腊八粥。 “宝娃悔过”说 传说有一个叫宝娃的人懒惰贪玩,而且生活奢侈,不久便把父母留下的家产糟蹋完了。这年腊月初八,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望着满面泪水的媳妇腊花,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