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舌尖上的巨变

舌尖上的巨变_第1页
1/4
舌尖上的巨变_第2页
2/4
舌尖上的巨变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舌尖上的巨变舌尖上的巨变 靳程伟 史光彩 “民以食为天”。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的描述,道尽了历史上国人吃饭之难:“出于必要,我们也吃树皮草根……我们的人口太繁密,而饥荒太普遍,致令我们不得不吃手指所能夹持的任何东西。”谁能解决几千年来困扰历朝历代统治者的百姓吃饭问题,谁就能赢得民心,彪炳史册。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民吃饱了肚子,一切就好办了。”邓小平的话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交出了一份让世界瞩目的答卷。 为“填饱肚子”而努力 1950 年 4 月 12 日,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扩大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有三种东西即粮食、棉花、煤油,这是几十年来入口货的大宗,中国的外汇主要买这些东西。只有这三种东西靠自己,经济建设问题才能彻底解决。”粮食问题,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1949年 至1953年 , 中 国 的 粮 食 产 量 分 别 为11318、13213、14369、16932、16683 万吨,人均 420、480、510、570、560 斤左右。迫于形势,政务院于 1953 年 10 月 19 日发布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实行憑证定量售粮办法的命令。1955 年,城镇开始实行粮食定量供应,人们需要借助粮票、油票、补助豆票、糕点票、冰棍票、豆腐票等各种各样的票证来购买有限的食品。有的人家里还要兼吃玉米面和红薯之类充饥。 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农村,红薯以其易植、耐旱、产量高又易储存的特点,成为人们的主粮。据很多人回忆,那时候,小孩子都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时能吃上一顿全都是白面的饺子。 1958 年的“大跃进”和随之而来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农业经济规律,使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度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下降,挨饿成为那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其间,“吃饭不花钱”的公共食堂,牵强维持不久即告解散。 随着 1961 年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党中央及时纠正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从1962 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恢复上涨,并于 1966 年首次迈上 4000 亿斤台阶。然而,粮食逐年增长,人口也在不断增加。当时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进展,人均占有的口粮仍比较少。“填饱肚子”仍是首要问题。 粮食短缺渐成往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舌尖上的巨变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