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案例分析 《燕子》一文描写细致生动,感情充沛激越,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报春使者——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因此,怎样引导学生从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活动范围及全面分析认识事物能力的限制,难以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基于此,本课的难点是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1)媒体出示课文第 1 节: (2)指名读课文第 1 节。 (3)从这节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几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外形的呢? 边交流,边板书: 羽毛:乌黑、光滑(抓住颜色光泽描写) 翅膀:俊俏、轻快(突出燕子的飞行特点) 尾巴:剪刀似的 (抓住形状描写) (4)听老师读,删减 比 较 。 a、你们 发 现 老师读的与 原 文有 哪 些 不 同 ?有 “ **” 标 出。 师读:“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 上一个 尾巴,凑 成 了小燕子。” (学生标 出不 同 之处 ; 乌黑光滑的、俊俏轻快的、剪刀似的、活泼 可爱的) b. 读这些 词 语 ,说 说 这些 词 有 什么共 同 点?分别 写出了燕子的什么? 生:这都 是一些 形容 词 。 生:有 了这些 词 ,句 子更 加 具 体、生动。 c. 讨 论 :这些 形容 词 删与 不 删,哪 种 更 好 ?为 什么?(初 步 体会语 言 的准 确 性 。) 生:不 删更 好 ,有 了这些 词 ,在读句 子的时 候 ,我 的眼 前 就好 像 真 的有 一只 可爱的小燕子。 生:用 了这些 词 ,让 人 感觉 到 小燕子的敏 捷 轻快。 (5)替 换 比 较 ,巩 固 练 习。 学生尝 试 换 上其 他 词 来说 说 小燕子的外形,并 与 原 文比 较 。 (进一步 体会语 言 的准 确 性 。) (6)课文中为 什么只 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不 写其 他 方面? 生:因为 这些 地 方是小燕子最 有 特点的地 方。(描写外形要 抓住特征 。) (7)师生配 合 读第 1 节。 师:那 么,你们 肯 定 也 有 自己 喜欢 的其 他 小动物,下 面,就让 我 们 学着课文第一小节的样子,来介 绍 一下 你喜欢 的小动物吧 。 生写作。 分析: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原则之一。读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从而把握文章中心的心理过程;写是从写作目的出发,围绕中心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