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导 读 : 《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 是 鲁 迅 于1926 年 写 的 一 篇 童 年 妙 趣 生 活 的 回 忆 性 散文 , 此 文 被 收 入 《 朝 花 夕 拾 》 。 全 文 描 述 了 色 调 不 同 , 情 韵 各 异 的 两 大 景 片 : 百 草 园和 三 味 书 屋 。 (一 )文 学 常 识 作 者 鲁 迅 , 原 名 周 树 人 , 字 豫 才 , 文 学 家 、思 想 家 、革 命 家 , 1918 年 首 次 用 笔名 “鲁 迅 ”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 史上第一 篇 白话小说《 狂人 日记》 , 奠定了 新文 学 运动的 基石。 代表作 有《 呐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 散 文 诗集有《 野草 》 和 杂文 集《 坟》等。 文 章 思 想 内 容 (二 )文 章 主 题 : 作 者 通过对百 草 园 和 三 味 书 屋 美好生 活 的 回 忆 表现了 儿童 热爱自然 , 天 真 幼 稚 的 欢 乐 心 理 。 (三 )结 构 : 本 文 题 为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 从 这 个 题 目 我 们 可 以 得 到 如 下 信 息 。 文 题 出 现两 处 地 名 “百 草 园 ”和 “三 味 书 屋 ”, 这 些 都 是 作 者 童 年 生 活 、学 习 的场 所 。 作 者 用 “从 ……到 ……”的 词 语 把 它 们 联 系 在 一 起 , 由 此 , 可 以 发现, 课 文 大 致分 为 两 部 分 , 反 映 了 作 者 从 童 年 的 游 戏 、玩 耍 到 长 大 读 书 的 成 长 过程 。 (四 )品 味 亮 点词 语 。 1.“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找出这句话中使用的动词,并分析其作用。 “扫”“支”“撒”“系”“牵”“看”“拉”“罩”等表示动作的词,写出捕鸟时的动作和紧张心情,也流露出作者回忆时的愉快心情。 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 直 窜 (飞 )向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