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多义实词教学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国际多义实词教学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不断推广,汉语国际教学得到了飞速进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过分强调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的本体教学,忽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教学对象的认知模式的汉语教学,往往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借鉴认知语言学理论,试图指导当下汉语国际教学实践,从教学对象的认知层面入手,在多义词教学中提供可行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汉语国际教学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汉语国际教学;多义词 引言 兴起于上世纪 80 年代的认知语言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认知语义范畴和认知语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汉语国际教学也更加具化,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加强了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的联系,为汉语国际教学提供了新的讨论和实践角度,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尤其在多义实词方面的解释也很有新意,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指导。“多义词”或“一词多义”的表述是由语义学创始人法国学者 Michel Bréal 于 1897 年提出的。指的是一个词语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多义词的产生,有其理据性,由于语言的经济性,一个语言(词语)符号表示多种含义,在实际的语用活动中可以减少语言使用者的记忆负担。 一、原型范畴理论与多义词 原型范畴理论中关于多义词的解释是,一个多义词是由其多个意义相关联的义项组合而成。在这个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各义项间的使用频率,语义范畴是不同的,也就造就其地位的不同。其中核心义项被称作“核心意义”其他义项大都是通过合理演绎派生出来的“引申义”。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多义词的核心与引申意义 多义词的核心意义就是多义词意义范畴中最具代表性的那个意义,即基本义。Taylor(1989/1995/20XX)认为,其典型义项往往是人们首先获得的,也是语符最原始、最基本的义项,语义范畴就是围绕这个典型义项不断扩展而逐步形成的。多义词的典型意义是其他意义的派生源头。因此确定多义词的典型意义是理解多义词意义的第一步。那么如何确定核心意义呢?一般来说由三种 1、当说到某词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那个义项。 2、一个多义词出现频率较多的那个义项。 3、具有推导出其他义项的那个义项。 多义词的引申意义在认知语言学中,多义词的意义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展而不断演变的。一个多义词的核心义项是最早产生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