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术语 1.合成宝石(synthetic stone) 用人为方法全部或部分地进行加工后得到的材料,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晶体结构与相应的天然宝石基本相似。例如,合成红宝石具有与天然红宝石基本相似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晶体结构。 2.焰熔法(flame fusion technique) 该法是于 19世纪由 E.弗雷米发明,19世纪末由其助手维尔纳叶推向市场,故又称维尔纳叶法。该方法是原料的粉末在通过氢氧火焰时熔融落在籽晶棒上然后再结晶的过程,此过程是在维尔纳叶炉中进行的。可以生产各种品种的刚玉、尖晶石、金红石、钛酸锶、白钨矿等宝石晶体。此法生长晶体的速度快,获得的晶体常含有气泡和弯曲生长纹。 3.维尔纳叶法(Verneuil technique) 见焰熔法。 4.维尔纳叶炉(Verneuil furnace) 由维尔纳叶发明的,故得名。上部给料区为一料筒,内装合成粉末及添料,筒底为一筛状平底,中部贯通有一根震动装置使粉末少量、等量、周期性地自动释放,通过向下变尖的吹管下落。氧气通过同一吹管喷出与外吹管携带的氢气在喷嘴处混合燃烧。吹管至喷嘴处有一冷却水套,使氢气和氧气处于正常供气状态。落下的粉末经过氢氧火焰熔融,并落在旋转平台上的籽晶棒上,逐渐长成一个晶棒(梨晶)。水套下为一耐火砖围砌的保温炉,保持燃烧温度及晶体生长温度,近上部有一个观察孔,可了解晶体生长情况。 5.梨晶(boule) 又称“晶棒”。由焰熔法和提拉法生长的晶体。梨晶是从种晶棒一端开始生长,经过接种、扩肩,然后等径生长而成,并结束于一向上微凸的弧形平台。梨晶的横断面多为圆形或椭圆形,一般无平坦的晶面,但合成尖晶石的横断面则为近方形,局部可发育一些较平坦的晶面。梨晶的生长层为微向上凸的弧面,垂直梨晶的延伸方向。合成刚玉的光轴方向与梨晶的延伸方向有一定的夹角。一般在取下梨晶时,它会沿纵轴自动裂开或为了释放应力故意将其沿纵轴劈为两半。梨晶一般长 10至30cm,直径为几个厘米。 6.籽晶(seed crystal) 又称“种晶”。是人工合成晶体时人为提供的晶核。从已有的大晶体上切取籽晶是最方便并广泛使用的方法。籽晶上的缺陷,如位错、开裂、晶格畸变等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遗传”给新生长的晶体。在选择籽晶时要注意避开缺陷。根据晶体生长习性和应用的要求,籽晶可采用粒状、棒状、片状等不同的形态。籽晶的光性方位对合成晶体的形态、生长速度等有很大的影响。 7.提拉法(pulling technique) 此法是 Czochralski于 1918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