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讲坛意识安全教育机制讨论 [摘要]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状况整体较好,但部分学生意识形态辨识力较差,去意识形态化特征明显、政治淡漠,部分学生有信仰不坚定、价值观模糊、多元化特征明显、知行不同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面临环境受挤压、表达困难,传媒责任担当缺乏、守土无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不够、发声不力等综合因素。文章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探求高校讲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高校讲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以及为谁培育人这个根本问题。”[1]大学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程参加者,是中国梦的建设者和见证者,是民族国家希望所在,他们思想活跃、开放自信,是西方意识形态争夺的重点对象。高校担负着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重任,本文拟通过对“95后”在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状况的考察,探求高校讲坛意识形态话语构建之道。 一、“95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考察 (一)调查基本情况本文采纳自编的调查问卷,综合考察大学生的基本价值观、政治素养和意识形态敏感度、对高校相关课程的看法等情况。问卷共46小题,由受调查者基本情况、封闭式选项、开放式问题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封闭式选项含单项选择题、五级制量表两部分,量表由完全赞同到完全不赞同共五级选项。被试以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在校生为主,涵盖汉族、蒙、回、土家、苗等少数民族大学生,包括文科、理工、经管、文学、艺体等学科门类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合适,政治面貌覆盖全面,减少了因性别、政治素养因素产生的影响,避开了年级差异而产生的偏差,能客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观全面地反映当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状况。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685份,剔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率88.7%。测试时间约20分钟,有统一指导语,完成后现场回收,用SPSS19软件统计,信度系数为0.792,效度系数为0.808,说明该量表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二)“95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状况调查显示,“95后”大学生对意识形态基本问题有清楚正确的认识,普遍认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四个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