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宏观调控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刘霞辉 宏观调控在中国是一个有争议的词,经济学家之间及社会各方对其含义的理解不一。从学理上看,宏观调控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范畴,而宏观经济政策是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我们知道,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一国整体经济的结构和行为,它主要研究决定经济总趋势的各种因素,并为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建议。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在分析这些长期与短期决定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与实际经济的表现相对照,提出长期与短期的政府行为规则与具体政策措施,其目的是维持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但具体到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现实情况比理论概括的要复杂。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正在形成的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但必须长短兼顾,同时,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差异和市场发育水平。由此,出现了宏观调控这样的意义不太明确,但有中国特色的词。我们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可以理解为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中央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稳定市场,对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重要价格的科学形成及总体价格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使用的调控手段有经济政策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调控对象主要是市场。 多年的经验表明,宏观调控在中国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实现经济赶超和稳定的重要保证。并且,政府也不是什么都调,什么都控,只有在经济出现异常状态时才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但中国毕竟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宏观调控不时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调控力度也不易把握。由此出现了对宏观调控含义理解的泛化和误解,甚至将所有的政府行为都理解为宏观调控,从而认为宏观调控过度了。主要误解是混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的区别,将宏观调控扩大到微观规制领域,或把微观规制看作宏观调控,或认为宏观调控已经包含着微观规制。为此,我们应科学区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我们知道,市场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调节经济,其高效率毋庸置疑。然而,市场并不是天成的,它要有一个培育与成长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适于其生存的环境。既使市场形成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竞争者必然会千方百计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甚至不惜以结成垄断联盟或利用不正当竞争手段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自由竞争或危害市场,侵害消费者利益。这时,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会受到限制,市场配置资源会违背最优原则,“市场失灵”不可避免。市场规制所要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