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管”学生》之纪律管理(一) 2012-05-17 15:16:52| 分类: 班级管理 |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从本篇起,连载我整理的《今天怎样“管”学生》一书的读书笔记。本书由李茂编译,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2 0 0 8 )。希望对同行们有所启发】 一、纪律管理的普遍原则 1、要有一个好的开始 在教师接手一个班的开始一段时间,学生为了给教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通常会表现得比较规矩,这是师生之间的“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很快就会进入学生的“试探期”,学生想探明教师的底细,即教师对他们的容忍度。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及时给全班学生定下基本的课堂规矩。 2、掌握学校政策 在教室第一次接触学生之前,应该熟悉学校有关学生行为规则和纪律处理的规定。教室应该明确知道,在纪律问题上,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 3、建章立制 及早为学生制定一套指导他们课堂行为的规则。和学生讨论这些规则背后的道理,确保他们对之真正的理解,并认识到每条规则的必要性。规则不能太长,通常涉及集中注意力、尊重他人、保持安静、带齐学习用具、完成家庭作业等。 4、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前两周一定要为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感到,这位教师是有底气和章法的,且对他们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充满了信心。 5 、学会叫学生的名字 尽快学会叫学生的名字,这会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更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比如,点名叫学生不说话,就比泛泛地叫大家安静下来更管用。 6 、说一不二 一个教师说一不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安全感和确定感的环境,同时也不妨碍他跟学生友好相处。很多教师的经验是,先紧后松容易,先松后紧难。 其他原则 避免朝令夕改,且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保证规则前后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让家长成为你的同盟,经常给家长电话沟通,用“关心”这个字眼。当你向家长传递你的关心时,要努力做到客观、具体、最好就事论事,避免上纲上线。 将一节课划分为两三个活动时段,确保活动之间的过渡流畅。 上课、下课不拖沓。 始终让学生都有事可做。例如,当某个学生再作陈述时,让其他学生准备对之进行评价。 对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要不动声色、单独地与之进行沟通。千万不要在有其他学生在场的教室里进行有关纪律的对话。 尽量使自己做到全面地看问题,保持自己的幽默感。 任何时候都要以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最小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纪律问题。 当教师需要阻止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倾向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