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养成论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养成 【摘 要】 要改变当前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提升高师老师对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认同感,健全评价机制,建立高师与中小学老师共同体,促进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养成 高师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一方面致力于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前培育,另一方面还肩负着基础教育师资的职后培训。高师老师作为高师进展的主力军,在老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强高师老师队伍建设是当前各高师努力的方向,普遍注重高师老师的学历层级、科研能力,却忽略了高师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性是高师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性教学是检验高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形成老师职业能力的核心。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动,高师要想继续在老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就必须高度关注高师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注重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高师老师实践教学能力概述 “老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指老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培育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高师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是指高师老师在课内课外的教学环境下培育、指导学生从事中小学教学的能力。当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师普遍存在着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立的现状,而高师老师一直将理论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高师老师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处于急需进展的状态。 1、高师本身追求综合进展,重科研,轻教学——轻进展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我国的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大力推动传统师范教育转型,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开始参加培育、培训中小学老师的工作,老师教育培育步入多元化、综合化的新阶段。为应对老师教育新格局的挑战,传统师范院校纷纷开始转向综合性大学进展。在转型过程中,高师普遍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科研,轻教学,轻于进展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高师对于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明确指出,“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要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得怎么样?”。另一方面,高师对于老师的职称评定偏向科研考核,教学考核力度不够。“当前高校老师的理论教学和学术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