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补液:为什么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学生时期,大家都背过休克、烧伤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适时补碱。休克补液,为什么要先盐后糖、先晶后胶?什么是盐,什么是糖?1.区别点:体液渗透压与张力在解释糖盐区别之前,我们先复习下体液渗透压与张力。体液渗透压:指体液中所含溶质的总量,不论是否可通过半透膜,代表了溶质对水的吸引力;体液张力:指体液中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如细胞膜)的溶质量。体液张力的改变常伴有渗透压的改变,但渗透压的改变并不一定伴有张力的改变。张力的本质是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即:张力=有效渗透压,有效这个词很关键!2.认识糖、盐临床中的盐:指的是 0.9%NaCl,即生理盐水(NS,normalsaline)。顺便提一句,生理盐水的缩写是 NS,不是 0.9%NS。NS 是等渗等张溶液,即渗透压心血浆渗透压二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仅相当于血浆总渗透压的 1/200)。临床中的糖:有 5%GS、10%GS、50%GS。其中 5%GS 是等渗等张的。由于葡萄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代谢成水,临床常常将 GS 视为 0 张也就是水,但在糖代谢障碍(如高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应谨慎应用。简单小结:生理盐水是等渗等张液,可以较好的维持血管的血容量;糖水是等渗低张液,会很快随着代谢从血管中减少。什么是晶,什么是胶?晶体液与胶体液的区别仅是溶质分子质量的大小。晶体:溶质分子质量〈29763u,分子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具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胶体:溶质分子质量三 29763u 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大部分毛细血管,而在血管内产生较高的胶体渗透压。晶体是血浆渗透压最主要组成部分,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仅仅占据极小的比例。休克补液,为什么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该部分参考整理自 2016 版《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1.说说休克治疗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的表现:组织灌注不足!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等。休克治疗目标:改善氧利用障碍及微循环,恢复内环境稳定。患者休克了,你得赶紧扩容啊。补液也是「液体复苏治疗」的通俗说法,这里的液体包括: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电解质、胶体、血液、酸性或碱性液体等等。提示:液体复苏不能抗炎啊,循环改善过来了,还得抗炎啥的。2.扒扒补液原则(1)为啥「先盐后糖」?先补糖:糖会代谢,因为糖经过代谢后还会形成低渗液,而且扩容性比较小,因此影响吸收。快速输糖水还容易导致应激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