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资料在中国现代作家里,汪曾祺的读者不是最多的。但他的读者肯定是最痴迷,甚至是最疯狂的。一个文学爱好者偶然看到汪先生的《晚饭花集》,马上着魔,很快又找来《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这两本书总共五百多页,那年轻人居然一字一句全抄了下来。日本学者德间佳信写道:“我本来的专业是日本文学,是因为汪曾棋先生的作品,我才开始研究中国当代文学。要是没有汪先生,我或许不走这条道路。我认为汪先生是在中国本世纪屈指可数的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能使所有国家的人感动。”女作家张洁觉得汪曾祺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在《汪曾祺之友》网站,汪先生成了教主,成了神。跟汪先生见过一面、讲过一句话,都是终身荣耀。(二)汪先生出生在高邮一个富裕家庭。他祖父当过拔贡,是成绩特别好的地方官办学校学生。因为清朝搞现代化改革,废掉原来的制度,他没当上官,回乡买地经商。到汪先生父亲出生时,家里有两百多间房、两千多亩地和两家中药店、一家布店。汪先生的父亲中学毕业,在当时也算是受过挺像样的教育。汪先生小时候,爷爷教他读儒家经典,写经义,那是一种类似读后感的作文。父亲教他临碑帖,练书法。他还和一个小亲戚,跟着同乡的老先生学桐城派散文。在学校,汪先生的作文一直很棒,但体育和算术极为糟糕。后来他的一首打油诗说:我事写作,原因无他:从小到大,数学不佳。1939 年,汪先生到昆明考上西南联大,在中文系读书。他在这里学了好多中外文艺理论,受沈从文先生的影响特别深。在沈先生的指点下,他开始发表小说。他的写作很受教授们的赞赏。有篇作业,沈先生觉得给满分还不够,判了一百二十分。但汪先生的英语和体育一塌糊涂。他个头中等偏矮,皮肤比较黑,头发粗壮,有点驼背,脸上常带平和的笑容,似乎万事都无所谓。也许因为他是大户出身,没有多少改变社会地位的上进精神。念完四年,他由于体育逃课和睡过头没参加英语考试,不能毕业。过了一年,两门课补考过关。但正好中国的印缅远征军反攻,学校规定 1944 届毕业生要给美国顾问当翻译。汪先生没去。根本原因,是他的英语太次。直接原因,是因为日本侵略,他跟家里失去联系,穷得叮当响,裤衩后面穿了两个大洞,见不得人,所以没参加体检。结果汪先生捞不到文凭,一辈子填表都写“大学肄业”。汪先生到联大同学办的中学当教师,在那里认识了后来的妻子。日军投降,他们回到内地。汪先生在上海教中学。他的女朋友是联大西语系的毕业生。1947 年夏天,原来的老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