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详细教案篇一:《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14《植树的牧羊人》教案设计侣俸中学陶鸿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中心。2.运用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过程与方法: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教学课时: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总第 52 课时)导学要点:1、趣味导入,预习检测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一)预习步骤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3、大声朗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4、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二)预习检测1、作家作品填空。2、记叙文知识填空。(1)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3)叙述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5)描写按对象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描写人物角度有: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4、解释词语或据义写成语。〔干涸〕干枯,没有水。〔溜达〕散步,闲走。〔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这里用作动词,长出草木。(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沉默寡言):形容性情沉静,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沉默:不出声;寡:少。5、阅读课文,简答。(1)题目《植树的牧羊人》有什么作用: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①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他的成果如何呢?从以上的文字中,你能说说标题的作用吗?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