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d 资料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润滑油基础油分类简介国外各大石油公司过去曾经根据原油的性质和加工工艺把基础油分为石蜡基基础油、中间基基础油、环烷基基础油等。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以发动机油的发展为先导 ,润滑油趋向低黏度、多级化、通用化,对基础油的黏度指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原来的基础油分类方法已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趋势。因此,国外各大石油公司目前一般根据黏度指数的大小分类,但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标准。API 于1993 年将基础油分为五类 (API-1509), 并将其并如 EOLCS(API 发动机油发照认证系统 )中,其分类方法见表 -1。I 类基础油通常是由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制得 ,从生产工艺来看 ,I 类基础油的生产过程基本以物理过程为主,不改变烃类结构 ,生产的基础油质量取决于原料中理想组分的含量和性质。因此,该类基础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II 类基础油是通过组合工艺(溶剂工艺和加氢工艺结合)制得 ,工艺主要以化学过程为主 ,不受原料限制 ,可以改变原来的烃类结构。 因而 II 类基础油杂质少 (芳烃含量小于 10%), 饱和烃含量高 ,热安定性和抗氧性好 ,低温和烟炱分散性能均优于 I 类基础油。 III 类基础油是用全加氢工艺制得,与 II 类基础油相比 ,属高黏度指数的加氢基础油 ,又称作非常规基础油 (UCBO) 。III 类基础油在性能上远远超过I类基础油和 II 类基础油 ,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数和很低的挥发性。某些III 类油的性能可与聚α -烯烃(PAO) 相媲美 ,其价格却比合成油便宜得多。?IV 类基础油指的是聚α -烯烃 (PAO) 合成油。常用的生产方法有石蜡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 Word 资料PAO 依聚合度不同可分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别用来调制不同的油品。这类基础油与矿物油相比,无 S、P 和金属,由于不含蜡 ,所以倾点极低 ,通常在-40℃以下 ,黏度指数一般超过140。但 PAO 边界润滑性差。另外 ,由于它本身的极性小 ,对溶解极性添加剂的能力差,且对橡胶密封有一定的收缩性,但这些问题都可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酯类得以客服。? 除 I~IV 类基础油之外的其他合成油(合成烃类、酯类、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础油等统称V 类基础油。21 世纪对润滑油基础油的技术要求主要有:热氧化安定性好、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低硫 /无硫、低黏度、环境友好。传统的“老三套”工艺生产的 I 类润滑油基础油已不能满足未来润滑油的这种要求,加氢法生产的 II 或 III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