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液体的压强》 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八年级第九章《压强》 的第二节。 其主要内容包括体会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二、学生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 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 又有其自身的特性, 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 通过类比, 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三、设计思想本节课是一节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 在学习中自主的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人教版教科书对于本节课的设计理念非常在乎对学生的启发,着重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然而,由于课时的安排, 学生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而对于为什么能想到用这样的实验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等问题并不明确。 本节课的设计正是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出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实验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设计实践出来的知识往往比较深刻。在教学过程中, 先通过大量事例引入课题, 创造一个物理情境, 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流体压强的存在。然后利用已有的固体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包括用橡皮膜的形变代表液体压强的存在,用形变的程度代表液体压强的大小等问题。然后通过对各种方案的归纳总结,使学生认识体会到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特点。然后利用设计最优的方案去探究同一深度液体各个方向的压强特点及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而不是盲目的赶课时。 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处于主动, 发挥主体地位, 同时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充满成就感。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