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析昌黎地秧歌的现状及传承保护试析昌黎地秧歌的现状及传承保护 张叶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昌黎地秧歌,不仅有着千年之久的进展历程 ,还拥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风格特点深受人民喜爱,在上世纪 50 年代昌黎地秧歌作品《跑驴》曾经轰动全国。但随着现代文化的进入以及社会的诸多需求,昌黎地秧歌逐渐淡出大众视线,并且面临着传承问题,其进展空间在逐渐缩减。本文主要是对昌黎地秧歌舞蹈风格特点的分析以及存在现状和传承保护问题试析。 关键词:昌黎地秧歌;传承保护 昌黎地秧歌,俗称“地跑”、“地出溜”,诞生于冀东昌黎,并广泛分布并盛行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是河北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其活泼生动的舞蹈表演和所展现的艺术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来自全国的人民,并在各地流传盛行。每一种艺术都是源于生活,其本身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本土特征,再加上地理环境及民族斗争、迁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昌黎地秧歌在进展过程中逐渐的与其它民族的文化艺术相冲撞、吸收、交融,正是因为这样的进展过程造就了地秧歌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昌黎地秧歌的概况 昌黎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最初的起源并不是单纯的娱乐,而是由田间农作的劳动人民抒发情感而来,它寄予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这就是昌黎地秧歌的雏形。从地理环境来说,昌黎县是一个青山绿水的地方。它处于滦河三角洲上,这里不仅养育着昌黎县的历代先民,还孕育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且昌黎县所处的位置是自古与北方雄关的山海关紧密相连的军事要地,交通发达,更加促进了与周边地区的文化沟通与融合。从战争民族迁徙来说,长期的民族冲突、杂居、使各民族的文化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冲击、融合,吸取了其他地区的养料和成分,并融入了满族,蒙族、回族等民族的多个民间舞蹈风格特点,这都在昌黎地秧歌中有所体现。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二、昌黎地秧歌的形式及风格特点 从演出形式来说,昌黎地秧歌分排街秧歌和场子秧歌两种形式。排街秧歌一般表演人数较多,表演动作比较灵活,表演者可根据人物需要、内容和情绪即兴表演,发挥自己的表演特色为塑造人物增添色彩,其场面十分壮观,而场子秧歌中,有特定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可以一两个人也可以多人,讲究场面的调度、造型、构图等。场子秧歌又分为大场秧歌、中场秧歌和小场秧歌。从表演形式来说,昌黎地秧歌以行当表演为主,主要分妞、丑、擓、公子四种角色的人物形象,虽然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