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论大学过渡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路径试论大学过渡教育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摘 要: 推动人才培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实施分层分类培育。在系统优化教育环节过程中,既要关注不同阶段教育对象的基本特征和培育重点,又要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进展规律。在高中向大学过渡的起点阶段,大学新生教育实施的方式方法侧重角色转化,以人格、知识、能力三个要素加以构建,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大学 过渡教育 内涵 实施路径 一、大学过渡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1.大学一年级教育的实质在于“过渡”。关于大学的“起点”教育,通常称作“新生入学教育”、“适应性教育”,它从军训、心理健康、校纪校规等“断面”探讨了大学一年级教育的部分内容,未能指出其“过渡性”本质特征。过渡教育,体现在入学过渡和年级过渡两个方面。入学过渡阶段,主要是上学期,大学新生缺乏独立自主的经验能力,学习模式转变缓慢,生活较难自理,人际交往缺失,等等。年级过渡阶段,主要是下学期,新生面对专业知识挑战、人际关系处理、社会“软实力”培育等冲击,容易产生放任自流、胆怯自卑,恐慌心理加重等问题。这种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区别于高中教育的大学一年级教育,实质在于“过渡”,即学生在角色、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转化的过程。 2.大学过渡教育的任务重在角色转化和角色适应。我国高校一年级教已经全面铺开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深受注重“法律规范”、“灌输”等传统模式影响,在衔接机制上不能结合学生成长进展的阶段特点进行科学创新,应对学生“进展困惑”的措施尚不充分。为此,我们认为,大学过渡教育是指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进展规律,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贴心服务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人格塑造、知识学习、能力锻炼为核心要素,强化角色适应和主体性增强的培育过程,包括大学生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学习方法及专业学习、社会生活教育、特色文化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动、人际关系训练及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内容。 3.大学过渡教育注重思想引导、文化熏陶和自主探究。校园文化熏陶,特别是对校史校情的认知,是大学新生适应高校生活,逐渐将理想之我转变为社会之我的第一步。通过掌握学科专业进展趋势、前沿动态,获得社会人才需求的自我定位;通过熟悉校园文化精神、科学讨论成果、学科领域成就、人才培育成果等,猎取自身成长的实现途径;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