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诗意人生的精神家园诗意人生的精神家园 20XX—20XX 年,兼具画家与作家身份的郑云云来到景德镇民窑画瓷,与窑业师傅们一同拉坯烧窑,创新瓷艺。整整五年的时间,作者深深地陶醉在千年瓷都所特有的深厚文化底蕴中而流连忘返,与陶瓷古城同声息,以她特有的笔触为自己诗意人生的精神家园描摹了重重的一笔。20XX 年 2 月,她的散文集《作瓷手记》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尽管在所属的各个领域郑云云都取得了令人倾羡的成就,但她仍保持着十分冷静的头脑和谦虚的品性,以一个普通手艺人的身份深化到景德镇民间画瓷、作瓷,目的只是为了将千年陶瓷古都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真实生动地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为保护中华民族这一特别的文明符号尽心尽力。虽然,在《作瓷手记》中,作者不无谦虚地说自己“不知这一点无力的文字对于维系景德镇传统制瓷业的文明链条能否起到一点点作用”,但她亲临现场,零距离接触拉坯、画瓷、烧窑等众多民间艺人的举动,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文学艺术家为了传承文明所具有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自觉的文化担当者意识。 《作瓷手记》由三部分组成:“作瓷手记”、“在官庄的日子”和“岁月之流”。前两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行踪为轨迹,横向记录了她在瓷都五年间作瓷生活的一些感受;后一部分作者以历史的眼光切入,纵向回顾了从史前至上世纪初叶的瓷都陶瓷历史。三部分虽各有侧重,但首尾圆合、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链形的叙事结构,将千年瓷都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历史内涵及令人担忧的现实危机呈现在世人面前。 一、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的瓷文化 “优秀的散文都应当有坚实的地基,它包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代感,对天地自然的关爱以及高尚的人类情怀。”这是《作瓷手记》序言中的一句话,用它作为对这部散文集的总体评价是再恰当不过了。作者正是紧紧抓住“瓷”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全方位、多角度、纵深化地展现出了中国瓷器深层次的内涵,以此呼吁社会各界保护制瓷传统、创新制瓷工艺、丰富制瓷品种、传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承瓷业精神。 在文章中,作者呼吁让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传统蓬勃进展并以良性态势延续下去,这不仅是对中国这份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还传达出“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品性。 北宋时期“景德镇青白瓷沉静素雅、清新温润的审美意蕴”;南宋时期,八方来客汇聚起的四方文化对吉州窑的浸染;元代青花瓷“胎体洁白厚重、釉面光润透亮”,以大盘的数量居多,并运销到全世界,那种“委婉多姿、气概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