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诗文长江千古来诗文长江千古来 王瑾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气概磅礴的诗句是《长江之歌》的歌词,表达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喜爱和赞美。作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全长 6300 余公里,干流流经 11 个省级行政区,大小支流数以千计,流域范围达 180 万平方公里,灌溉着无数繁茂的森林、草地、良田,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一代代中华儿女在这里出生、成长、咏叹、歌哭。长江之独特,在其流域之长、水面之阔、江水之碧、地势之险,也在其沿岸独特的人文风貌和文化记忆。 /开阔浩渺的碧透之美/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从长江之得名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长”,从唐古拉山奔流而下,到祖国最东部才注入大海,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唐代诗人崔季卿《晴江秋望》写出了长江天水相接,滚滚东流的磅礴气概: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这是在初秋的一个晴日里眺望长江,潋滟的水光绵延万里,数以千计的船只张帆乘风向远方驶去,江水浩浩荡荡,一望无际。落日的尽头,水天一色,落日、江水、船只融为一体,消逝在地平线上,雄奇伟丽。长江之长,江面之广的磅礴气概如在目前。殷璠《河岳英灵集》赞扬唐代诗人王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其《汉江临泛》就是一首融画入诗的佳作,将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雄浑浩渺描绘得淋漓尽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是作者在楚国北境襄阳所写,泛舟汉江之上纵目远望,江水壮阔雄浑,在汇聚其他支流后,滚滚东逝,绵延之远竟到天地之外,让两岸重重青山都若有若无。苍茫山色烘托映衬之下,江势愈发浩瀚空阔。而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随着突然间风起浪涌,江水流经的城郭好像漂移在了江水之上,随着风势的加强,波涛愈发汹涌,远处的天空都似乎在跟着波涛摇动。风势的作用之下,波涛汹涌的本应是汉江之水,但到王维笔下,漂移不定的反而是宽阔无际的无数城郭和远处更加浩瀚的万里长空,似乎并不是汉江流经城市,而是城市漂移在宽阔的江水之上,并不是水流在天空之下,而是江水承载天空,动与静的错觉之间,长江的磅礴可想而知。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之句,李白《望天门山》曰:“天门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