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

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_第1页
1/7
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_第2页
2/7
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 之所以选择曹顺庆先生《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加以评论,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其一,新时期文学理论已经走过了三十年,迄今仍以动态的不确定的面貌存在着,其成败得失,众说纷纭。为了集中地展示新时期文学理论讨论实绩,由钱中文、童庆炳先生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年陆续推出了“新时期文艺学建设论丛”。这套丛书在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我国学术体制自身存在的缺陷,对于这样一套重要丛书,如同对于其他学术著作一样,尽管不乏评论,但是真正有价值的独立批判依旧鲜见。20XX年 12 月在上海进行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上,一位学者曾在会上坦言自己写的书评发表以后几乎都不看,大多是应景之作。令人深思的是,众多的与会者对此并不感到吃惊。在国内表扬与广告式的书评广泛流行的情况下,对于这样一套重要丛书,更需要坦率和实事求是的批判。 其二,《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是“新时期文艺学建设论丛”第6辑的第一本,在这套丛书的地位可见一斑。近年来,比较诗学跨越了文艺理论、比较文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迅速进展,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外学术界瞩目的一个重要讨论领域。曹顺庆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比较诗学讨论,是国内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近年来他大力提倡“跨文化比较诗学”讨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命题,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和复杂的理论架构,其学术观点具有鲜亮的学术个性,既在当今学界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又存在着较为广泛的争议。该著在提供了一个富有张力的理论阐发空间的同时,又存在着诸多需要完善与思考的问题。 一、是亮点,也是弱点 《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不同于一般的学术论著,而是作者多年心血的结晶,书中收录的25篇学术论文,是从他发表的 100 多篇学术论文中认真选择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出来并认真编排而成的,集中代表了他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成就。本书总共分为6辑,分别代表了他讨论的六个方面。本文拟从其主要逻辑架构上加以评论,这些观点往往呈现出复杂的情况,就是理论上的真知灼见和逻辑上的歧路与失误紧密粘连在一起,需要认真加以辨析。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讨论的主要理论支点是跨越异质文化讨论,这个观点在第1辑“跨文化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作了明确表述: 首先,我提出了“跨异质文化”将是21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