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研究新范式初探

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研究新范式初探_第1页
1/7
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研究新范式初探_第2页
2/7
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研究新范式初探_第3页
3/7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跨学科视域下文化讨论新范式初探跨学科视域下文化讨论新范式初探 摘 要:“文化讨论”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引入国内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科从各自讨论视域对其进行多维阐释,取得了一定的讨论成果。随着文化讨论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如何突破讨论的固有藩篱,打破学科之间的学术壁垒,并在交叉学科视野下构建新型的文化讨论范式,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这种新范式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与国际“文化讨论”学术界的沟通与沟通。第二,要从不同的学科基点出发,分别形成一定的学术讨论圈,这些学术圈之间要更多地从“文化讨论”本体出发,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沟通,辩证地吸纳各个学科视域下的“文化讨论”成果。第三,高等院校应该在“文化讨论”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交叉学科学术方法的提倡与运用中,起到一种引导促进、示范和带头的作用。第四,“文化讨论”应时刻保持对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引领。 关键词:文化讨论;传播学;文学;新范式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XX)12-0160-06 萌生于西方当代文化讨论视域中的“文化讨论”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引入国内以来,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文化讨论”逐渐被文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所借鉴和运用,不同学科从各自讨论视域对其进行多维阐释。以文学和传播学为例,在文学学科的视域中,主要将文化讨论视为一种西方文学理论的讨论视角来推介;而传播学领域中的文化讨论,主要将视野聚焦于对大众文化的讨论,重点考察传播媒介的信息由发布到反馈的全过程。由此可知,“文化讨论”在引入中国之后,经过不同学科的进展与阐释,逐渐形成不同的学术范式和讨论路径。从不同学科视野中的文化讨论着手,不仅可以厘清各学科中文化讨论的侧重点,而且可以为我们制造性地吸收各学科领域的文化讨论模式,提供某种借鉴与参考。 一、文学视野中的文化讨论转向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提到“文化”和“文学”,不少学者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文化”的概念要远大于“文学”。文学视野中的“文化讨论”,更多时候是作为一种西方文学理论引入文学讨论。譬如马新国在《西方文论史》第三版出版时,特意增设“文化讨论批判理论”一章,他从“文化讨论的由来与进展”和“文化讨论的主要问题域与讨论方法”两个层面,对文化讨论进行推介与阐释。陶东风在主编《文學理论基本问题》一书时,也将“文学和文化、道德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研究新范式初探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