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都是公章惹的祸?都是公章惹的祸? 陈尧 抢夺印章事件怎么看? 據腾讯新闻,20XX 年 4 月 26 日,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挟临时股东会决议,率四名壮汉在当当总部“抢夺”公章,上演了当代版的“夺门之变”。引发这一狗血剧情的公章走进了公众视线。 首先,梳理这一起公司控制权纠纷,需要了解公司企业的公章有何法律地位? 《公司法》第三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纳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法人财产权不仅包括公司享有的货币、固定资产、债权、对外投资的股权 、知识产权,还应当包括公司经营中依法形成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公章、财务章、合同章等。公司印章是公司对外意思表达、对内管理运营并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标志。一般认为,一份合同加盖了公章,便意味着公司要受到该份合同权利义务、违约条款的约束,除非有证据证明是伪造、私刻抑或是私自偷盖的公章,可能被理解为并非公司真实的意思表示,依法认定合同无效。 假如加盖的公章是伪造的,易言之,公司用假公章和另一方主体签署的合同是否有效,我们来看一下最高人民法院的立场和态度。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第 18 次法官会议纪要形成的法官会议意见:在合同书上加盖公司公章的法律意义在于,盖章之人所为的是职务行为,即其是代表或代理公司作出意思表示。但章有真假之分,人也有有权无权之别,不可简单根据加盖公章这一事实就认定公章显示的公司就是合同当事人,关键要看盖章之人有无代表权或代理权。盖章之人为法定代表人或有权代理人的,即便其未在合同上盖章甚至盖的是假章,只要其在合同书上的签字是真实的,或能够证明该假章是其自己加盖或同意他人加盖的,仍应作为公司行为,由公司承担法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后果。反之,盖章之人如无代表权或超越代理权的,则即便加盖的是真公章,该合同仍然可能会因为无权代表或无权代理而最终归于无效。 因此,公章并不能与实现公司控制权完全画等号,李国庆虽然控制了公章,但并没有实际控制“当当网”。 其次,抢夺公司印章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