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

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_第1页
1/4
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_第2页
2/4
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_第3页
3/4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 许秀静 从黄河滩到小楼房 《齐鲁周刊》记者曾多次探访菏泽滩区老村:村台高筑、砖土结合,是村里房屋的基本面貌,屋内陈设简陋,屋外土路高低不平,有的老房子甚至连院墙都没有,只用玉米秆随便扎起一道挡风的篱笆。 鄄城县北部沿黄乡镇左营乡,脱贫人口基数多、难度大、全县占比最高。再访鄄城,此次的目的地为左营乡的左南安置区——鄄城黄河滩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 3 个安置区之一。20XX 年 9 月,鄄城县丁杨寺、官寺 2 个行政村(6 个自然村)的 1955 户村民搬迁来此,结束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村民吴修德告诉记者。吴修德一家五口住在左南安置区一套 119 平方米的新房里。房子收拾的洁净利落,门口贴着一张“精准扶贫明示栏”,显示着 20XX 年度,吴修德一家的收入及各项补助:土地流转收入 2700 元,项目分红 305 元,教育资助 6000 元,粮补 762.5 元,务工收入 3 万元。 吴修德有三个孩子,11 岁的小儿子和 14 岁的二女儿都在社区学校入了学,可以享受一定的教育补助,大女儿读卫校,每年有 3000 元的“雨露计划”补助。 他最兴奋的是孩子们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左南安置区 24 班制小学、9 班制幼儿园已经成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有封闭式“风雨操场”、标准的实验室、微机室,连阅览室、舞蹈室、音樂室、美术室、书法室等专用活动室也配置齐全,师资也是各大院校毕业的专业老师,吴修德说“比以前强多了”。 鄄城县左南安置区扶贫车间。 左营乡郭集小学老老师吕建军清楚地记得旧村的教学条件:“我教了 38 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书,一直在黄河滩区,因为洪水,经历了四五次校舍重建。冬天窗子关不上,学生的手上冻得都是疮,脸上也有,好长时间过不来,看着很心疼。”现在,滩区的孩子们搬进了明亮温暖的教学楼,拥有了更加优美的学习环境。 记者在左南安置区参观,路面洁净洁净,两旁的绿化带内栽种着绿植,楼房为 4+1 模式,每户带一间一楼储藏室。 “原来的村子地面高低不一,主要因为盖房子前先要‘垫台,只有把地面垫高,才能尽量避开被洪水侵袭。”社区干部介绍:由于各家情况不同,也就导致了村子路面高低不平,十分混乱。因为常常面临水患威胁,滩区人大多不会把房子建得很好,这也影响了村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自从搬迁后,不仅环境得到了改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鄄城:搬出来的新生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