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陈嘉庚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陈嘉庚的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 [摘 要]义利观,一般指人们对于伦理道德和物质利益关系的看法。陈嘉庚义利观是在对中国传统义利观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嘉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嘉庚义利观具有“先义后利”“见利思义”“舍利取义”等内涵,呈现出“重义务轻权利”“重公义轻私利”“重奉献轻名利”等特征。今日我们探讨陈嘉庚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对于更好地弘扬“嘉庚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陈嘉庚;义利观;当代价值 [基金项目]20XX 年福建省中青年思想政治课老师择优资助计划“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究”(xxxx2)。 [作者简介]董立功(1980-),男,历史学博士,集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厦门 xxxx)。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陈嘉庚义利观的影响 陈嘉庚从小就进入私塾学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据他后来回忆,自己“九岁入私塾,十七岁夏塾师谢世,辍学出洋。”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弁言》,长沙:岳麓书社,1998 年,第 1 页。其间读过《三字经》《四书》《四书注》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个人企业追记》,第 457 页。等中国典籍。虽然陈嘉庚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因塾师去世而中断,但他此后并未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据儿子陈国庆回忆:“父亲好学不倦,公余以读书为消遣。他接掌怡和轩后,就在三楼设了一间小图书馆,购置了《四库备要》《万有文库》和《东方杂志》等书刊。” 陈国庆:《我的父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讨论委员会等编:《回忆陈嘉庚》,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年,第 56 页。陈国庆所提到的《四库备要》即中华书局 1920-1936 年陆续编辑排印的《四部备要》。这部丛书收书 336 种,依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其中既有《论语》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孟子》《周易》等“十三经”,也有《史记》《汉书》《后汉书》等“二十四史”。陈嘉庚“最喜爱读的书是《三国志》”。由此推断,中国传统文化应会对陈嘉庚后来的思想产生影响。 义利关系是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义”指道德,是人之为人应该无条件弘扬的最高价值 张国钧:《先义与后利:中国人的义利观》,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第 7 页。。“利”则指利益,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精神利益。 张国钧:《先義与后利:中国人的义利观》,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