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城乡一体化进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变观念,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制度的不断创新、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发展的总动力。发展是解决城乡一体化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所以必须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一、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含义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1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二、攀枝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是农业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我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在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条件下,耕种土地的收入可以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但是,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成本高、数量小,同时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不了解导致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动向,调整生产结构,生产出来的产品难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难以实现高效农业和标准化农业,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虽然在农村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土地,但是农民种地之后的收入只能暂时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由于大部分农民没有退休金,其养老保障由其所承包的土地承担,所以就农民来说,土地具有承载功能、养育功能和资源功能,是农民就业保障、生活保障和伤病养老保障。当农民由于年老或者疾病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其所承包的土地不能满足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导致了城乡之间生活上的巨大差距。所以只有启动社会保障程序才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这是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前提条件。只有社会保障方式2才是保障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最好方式。二、农村现行土地制度的制约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为解放生产力,推动农村乃至全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该项制度对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却日益凸显。传统的小农观念、小农机制、小农模式,已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是小农观念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应用;二是土地的小块分割以及传统的耕种模式,严重阻碍着农业产业化大生产进程,制约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产业升级。所以,我市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就必须寻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建设,在土地法调整范围内建立起适合我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土地制度,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农业科技服务不能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靠科技来实现,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依靠科技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和产出率,实现在原有土地上的增收。但是目前攀枝花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1、农村科技服务人才短缺。乡镇一线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导致农业科技在生产中难以发挥其作用,信息缺乏、技术匮乏、资金短缺、服务欠缺等矛盾突出。32、农村科技服务机构作用辐射面窄。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由于体制和机制上的不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与农业生产需求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且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三、如何解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困难1.要不断深入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攀枝花市目前农村人口与城乡相比,社会保障处于严重滞后,应重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