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

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_第1页
1/3
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_第2页
2/3
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 顾炎武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 顾炎武 明末的老夫子们,流行守旧理学,空谈心性,顾炎武独不然,“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是其一生的两大追求,他是实干家。 满地关河一望哀彻天烽火照胥台。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秦望云空阳鸟散,冶山天远朔风回。楼船见说军容盛,左次犹虚授钺才。 ――顾炎武《海上》四首之二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黄晦闻(节)先生笔直地站在北京大学的讲台上,为学生们讲解顾炎武的这首诗。当日坐在台下的学生张中行,几十年后回忆黄先生,“一面念一面慨叹,仿佛要陪着顾亭林也痛哭流涕。我们自然都领悟,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所以都为他的悲愤而深深感动。” 不仅仅是在“九一八”之后,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形象,三百年来一直激・励鞭策着饱经沉浮的中国知识分子。 不忘故国 江东顾氏本是望族,五代时自吴郡迁到徐州,南宋时又迁到海门,后又迁回吴下,隶籍昆山花浦村 (今千灯镇一带)。顾炎武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本名绛,字宁人。甲乙剧变(1644、1645 年)后,顾绛因景仰南宋末年追随文天祥的王炎午先生,改名作炎武。以“武”代“午”,或许也体现了顾炎武不满足于坐而论道,提倡躬身实践的本意。 学者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则另有来历。 《松江宝云寺记》载:“顾亭林湖在华亭东南三十五里,湖南有顾亭林,顾公野王尝居此,因以为名。”由此可知,华亭一带原有亭林湖,又因南朝顾野王而闻名。所以,称顾炎武为亭林先生、顾亭林,是以地名代指的尊称,并非如顾炎武自号。“蒋山佣”一名,可以看作是顾炎武的自号。明亡以后,顾炎武曾六次往钟山拜谒明孝陵,钟山又称蒋山,所以顾炎武以“蒋山佣”为名,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忘故国。 关注时弊 顾炎武自幼勤奋,门生潘次耕追述说,“先生精力绝人,无他嗜好,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但他十四岁考中秀才后,却屡试不售。崇祯己卯(1648年),秋闱被摈,二十五岁的顾炎武断绝科举帖括之学,退而读书。顾炎武自述:“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奏章文册之类”,自此步入学术生涯,从己卯这年开始撰写《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分析上述两种著作的撰写,可以看出顾炎武的治学风格。撰述两书,历时数十年,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取《一统志》,后取各省府州县志,后取二十一史参互书之”,各地方志,阅读了一千余部。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顾炎武-跳出书斋治学问-顾炎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