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高中新课改科研工作意见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及县(市)区高级中学:自2007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教育改革,科研先行。在我市高中新课改中,教育科研工作一定要紧密配合,积极为高中新课改探寻可行途径,以有效的研究为高中新课改保驾护航。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中科研工作的领导市教育局决定成立吉林市普通高中新课改总课题领导组和总课题执行组,以课题为载体,统一领导我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的科研攻关工作。吉林市普通高中新课改总课题领导组和总课题执行组成员如下:总课题领导组:顾问:佟剑秋王彦增杨凤琴戴明芳组长:于海波副组长:朱晓东张文华成员:陈延平邵兵王竞刘长泉王国柱1总课题执行组:组长:邵兵刘长泉副组长:王国柱付秀芝成员:王建华刘晓民李覃金喜成刘军焦向华高明唐丽华翟羽佳以及县(市)区教科所所长。秘书处:李成库二、认真贯彻落实《吉林市普通高中新课改科研方案》结合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研究制定《吉林市普通高中新课改方案》(另发),并从2007年秋季起,在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实施。三、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顺利进行(一)围绕高中新课改要求和需要,明确科研选题按照省里关于新课改科研工作的意见,确定吉林市新课改研究专项课题:1、普通高中新课改理论、目标、原则、方法的研究(可以任选其一)。2、当前我市高中教育优势与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3、普通高中新课程与以往普通高中课程比较研究。4、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角色与定位的研究。5、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的研究。26、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管理的研究。7、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管理的研究。8、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践。9、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关系的研究。10、校本科研在高中新课改中的实施研究。1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可任选其一)。12、课程资源的种类与利用的研究。13、其它需要研究的课题。(二)因地制宜落实研究项目按照我市高中实际情况,本着依据需要自愿申报、总课题组审批立项的原则,确立实验样本学校和学校课题组。在市总课题组、课题执行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实施研究。在落实专题科研项目的同时,进一步全面普及推广校本科研。(三)认真开展高中新课改科研队伍培训工作由市教育科研所具体组织培训,依据研究需要和进展情况,从2007年至2009年分阶段进行,重点开展针对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校本科研培训,结合我市校本科研工程,做到相关教育行政干部、3校长、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加强校本科研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及时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新课程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四)建立高中新课改科研工作样本校联系制度选择各层次具有代表性学校作为科研基地,重点加强高中新课改科研工作的引领、指导和监测;教育科研所要加强对样本校的指导与联系,以课题研究的形式积极探索高中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突破难点,形成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使高中新课改科研工作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和过程,并通过样本校的科研探索为全市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经验、方法、模式、途径,积极促进与高中新课改相适应的各项机制的形成。首批高中新课改科研样本学校的确立,市教科所要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确立的样本校统一起来,不再重复设立。所有高中学校都要针对新课改的需要建立自己的课题组,确立相应的能够切实为新课改服务的科研课题。要充分发挥样本校的辐射作用,开展区域协作,促进我地区课改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五)高中新课改科研工作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要处理好高中新课改科研工作与校本科研的关系,以校本研究保证新课改试验的有效实施;二是要处理好高中新课改科研与教研等各方面工作的关系,科研要为新课改积极探索科学可4行途径服务,但不能以课题代替全部课改工作;三是要处理好高中新课改科研课题与和谐普惠教育研究等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