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校音乐教育与美育融合路径 在学生成长和进展的过程中,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通过音乐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情感受到熏陶、情绪受到带动,对于学生三观的构建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前,高校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不断地加强美育和德育的渗透。这样可以将音乐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有各个方面的进展和突破,将素养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不断地落实到位。 一、音乐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进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1]。在不同的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内涵都有所不同,是老师在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在音乐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可以划分为四个方向,分别是自主音乐需要、音乐实践能力、音乐情感体验、音乐文化理解,是老师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目标和任务。所以,老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就应该尽可能加大核心素养的培育,以利于达到理想中的教学开展效果。第一,自主音乐需要。在培育学生自主音乐需要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以及音乐活动参加的过程中自觉和主动。让学生可以在音乐欣赏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驱动力。能够懂得音乐欣赏是自主进展过程中的必备需要,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对音乐产生认知、情感和意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包含三个维度。一是,学生应该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能够在音乐活动的实际参加过程中得到欢乐,让学生的审美需求获得良好的满足; 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实际音乐体验之后,就应该将音乐作为一种保障身心健康的工具。通过音乐来让学生的身体素养和身心更加健康; 三是,通过音乐学习可以带动学生在文化修养方面的提高,推动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进展,让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更好地挖掘音乐的魅力,以此来平衡心理、调节情绪,从而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参加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第二,音乐实践能力。在音乐素养当中,音乐实践能力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对于高校音乐师范生来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音乐实践素养主要可以分为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制造及想象能力、合作及沟通能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将音乐表达能力作为重点来进行有效的培育。在带动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成长和进展的过程当中,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地做到以用为本。引导学生在毕业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