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问题的研究[内容摘要]:强化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举。着眼于营造宽松良好的环境,加大领导带头力度,减小制度执行的阻力。着眼于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加大监督检查和惩处力度,增强制度执行的压力。强化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之举。反腐倡廉工作的实践表明,只有切实找准反腐倡廉制度执行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地推向深入。[关键词]: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近年来,工程建设中一直是腐败现象的高发区,也是大案要案的集结点。工程建设中的职务犯罪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同时,也危害着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所以必须要有效遏制腐败现象。一、施工单位在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与执行中普遍存在的现状1一些党风廉政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也是造成制度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原因。有些党风廉政制度的设置脱离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有些党风廉政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存在内容空洞、要求笼统、难于操作的问题。制度的粗、空、虚,必然导致软弱乏力,制度的约束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二、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与执行研究的意义制度的效用取决制度执行力。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会形同虚设因此,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保证反腐倡廉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才能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因此如何树立制度的权威性、增强制度的震慑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显得十分必要。三、党风廉政制度建设与执行研究的目标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反腐倡廉建设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途径。然而,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不去落实,也会形同虚设。反腐倡廉制度重在建设,贵在落实,难在执行。只有提高其执行力,才能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并有效预防和解决腐败的发生。四、增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力的对策与思考1、制度设计力求科学,增强执行制度的规范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可偏废。要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坚持“严”与“实”的2要求,讲求实用、管用、好用、可用,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延展性。绝不能照抄照搬,只讲形式不求效果。特别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制度的可行性。不留空白和死角。科学、严密、操作性强,尽可能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将制度中的弹性降至最低,人为操作的空间压至最小,要在建章立制和制度创新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制度制定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全面性。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教育、监督、预防、惩治等各项制度,力求覆盖反腐倡廉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绝执行者打制度的“擦边球”的现象。二是针对性。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呼声最高、最为关切的地方抓起,从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环节突破,围绕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着力降低权力集中和垄断造成的风险。三是可操作性。杜绝软话、活话,尽量减少自由裁量空间,严防制度之间相互掣肘;不仅健全实体性和程序性制度;不仅明确规定应该怎么办,而且明确规定违反了怎么处理;不仅做到反腐倡廉的各项制度相配套,而且做到反腐倡廉制制度就是防范腐败的堤坝、栏杆。要通过筑牢堤坝,防止干部失足落水;通过搭起栏杆,防止干部违规越界。要强化制度建设的科学性,着眼于让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统筹谋划、整体把握、周密设计、系统完善。要强化制度建设的创新性,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反腐机制,以创新的思路寻求治本招法。要强化制度建设的针对性,抓住容易诱发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规章制度。要靠主动的3意识、务实的作风、严格的监督执行制度,确保制度有人执行、执行有人监督、违反有人追究。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按照管用、可行的原则,加大创新力度,把制度创新融于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针对腐败易发多发领域、部位和环节存在的漏洞,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