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秦皇岛政府执政能力研究论文一:从经济上来说工业:秦皇岛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五大支柱产业为:以玻璃、水泥、新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钢材、铝材为主的金属压延工业;以复合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汽车配件、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电子产品为主的机电工业;以果酒、啤酒、粮食加工为主的食品饮料工业。主要工业产品有1000多种。耀华玻璃集团公司、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山海关船厂、渤海铝业有限公司、戴卡轮毂有限公司、中阿化肥有限公司、正大有限公司、金海粮油食品有限公司、鹏泰面粉有限公司、海燕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浅野水泥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农业:秦皇岛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具有明显的寒暑交替,常年无霜期175-185天,年平均气温10.5°C,年平均降水量736.3mm,年光照时数2796小时,适合大宗作物生长繁育。境内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有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境内10米以下有充足的地下水,水源充足。耕地面积293万亩,以棕壤褐土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72.7%。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林果资源有苹果、梨、葡萄、山楂、水蜜桃、板栗、核桃等。境内海岸线长126.4公里,6万亩沿海滩涂和20万亩浅海为发展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水产品生产分为海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大类。全市农业人口190多万,人均耕地1.1亩。近年来,秦皇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市场、龙头、能人、科技带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初步形成了三大成果:一是特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建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农业特色产业10个,即肉鸡、酿酒葡萄、粮油加工、玉米淀粉、海洋水产、甘薯、生猪、蔬菜、牛羊、果品,其中前8个产业年产值超10亿元,前6个产业的规模在河北省名列前茅。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增强。已建成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5家,其中亿元以上的9家,10亿元以上的2家(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正大、骊骅、华夏、地王、野力、集发、海阳农产品批发市场7家企业被命名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加工强市的目标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强。粮油加工转化能力达335万吨,是全市粮油产量的3倍多。商贸业:秦皇岛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和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举世闻名的秦皇岛港是中国北方天然不冻不淤良港,以能源输出为主,兼营杂货和集装箱,年吞吐量过亿吨,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经常性贸易往来,跻身世界大港行列。二:从政治面貌来说从2000年始,秦皇岛市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出一条新时期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一、十年创建,成效彰显秦皇岛市的“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建设,迄今已走过10年头。截止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宣传文化示范村”209个,培树“农民艺术团”28个、“农村文化中心户”25个、“农村文化能人”27个,形成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分布格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随着内容的不断丰富,形式的不断深化,内涵的不断延伸,“宣传文化示范工程”已经成为我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思想政治工作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创建过程中尝到了“甜头”。1、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在创建过程中,各“示范村”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满足农民求知、求乐的需求,让农民学习文化、技术有场所,休闲娱乐有去处,使农民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好转,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市抚宁县的蒋营村投资300多万元建设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