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调查研究报告 (国货意识) 导言 国货意识这个名词早在清末时就已出现。“商战”思想是早期维新派在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要求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的思想。就“商战”思想的整体而言,它已经具备了“国货”思潮的基本内容,因此,“商战”思想是“国货”思潮的一部分。但是早期“商战”思想只是当时极少数先进人士的思想,面窄、影响小,不具有普遍性。相比之下,“国货”思潮具有普遍性,是大众的思想意识。从这一意义上讲,“商战”思想只是“国货”思潮的萌芽。到抗战时的抵制日货,国货意识升华为一种爱国情怀。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五花八门的外国商品充斥着国内市场。大众的购物的意向开始转变,到现今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人骨子里对于国货的自卑和偏见。这种自卑和偏见由来已久、根深蒂固、随处可见,以至于国人消费时对于洋货往往有“先天性”青睐,那些名字晦涩拗口,标榜什么美国设计、德国技术或是日本芯片的东西总是卖得好、卖得快、卖的多。这让国货主义者不禁蹙眉顿足:长此以往,国货将愈发弱势,民族品牌将愈发稀少,民资经济将愈发脆弱。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利用暑期时间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网络问卷和访谈,对大学生的国货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很多人对外国品牌存在盲目的崇拜,国货意识 淡薄。加之一些外国品牌大力在中国推销、宣传自己的产品,对广大消费者进行诱导。我们如果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国内市场就会渐渐被国外产品所占领、所垄断,也就根本谈不上真正形成我们自己独立的、有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为了使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切实做到“趋利避害”,就不能不把在全体人民中倡导树立和增强国货意识,作为一项重要而急迫的工作。 主体 情况部分: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解“国货意识”这个概念的只有43.6%,未超出一半。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国货意识的淡薄。当问及“当您和您的朋友在聊关于某外国名牌时,您的朋友很赞赏该品牌,您觉得这是不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仅有2.6%的受调查人员认为这是崇洋媚外的行为。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人取向而已而与爱不爱国没有什么关系。而对于“外国企业收购国内品牌的看法”这一问题保持中立与漠不关心的人数比例高达88.5%。 可以说绝大数的人对于外国品牌收购国内企业是无动于衷的,对此,我想我们全社会都应该对此进行反思。就拿我们的近邻韩国来说,刚到韩国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韩国城市里的招牌都是韩文,但唯有“身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