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涪陵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到现在仍然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 8 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下面,我结合涪陵区的实际情况,就新农村建设谈几点浅见。 、涪陵农业基本情况 陵位于重庆市腹心地带,地处三峡库区中段,长江乌江交汇处,是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1998 年撤市设区,全区辖 48 个乡、镇、办事处,幅员面积 2946 平方公里,总人口 110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85 万人。区内耕地面积175 万亩,占总量 39.6%,其中水田 55 万亩,旱地 48 万亩,水域 20.9 万亩,占 11.9%;未利用地 62.5 万亩,有草山草坡面积 127 万亩,占 28%;其中 3000 亩的成片草地达 31 片,46 万亩。土壤类型以紫色土为主,186 万亩,占 55%;水稻土 76 万亩,占 23%;黄壤土 74 万亩,占20%,土壤肥力较高。全区近几年粮食产量维持在 46 万吨,其中大春产量 40 万吨,小春产量 6 万吨,油料产量0.6 万吨,水果产量 5 万吨,生猪出栏 79 万头,水产品7000 吨。主要农副产品为青菜头,常年种植面积 20 万亩,产量 40 万吨,通过加工成成品榨菜 15 万吨,产业产值达 7.4 亿元。 、涪陵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涪陵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地区,区内农业人口众多,贫困面积较大,移民任务繁重,产业结构不合理,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涪陵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当明显,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比较突出,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涪陵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我区新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农民素质普遍低下 前,尽管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但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