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胆类药物市场需求增长 胆道疾病明显上升 时间:2008-03-06 10:17: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春节过后的这一段时间,到医院门诊治疗胆类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节日前后人们的各种应酬增多,导致胃出血、胰腺炎、胆囊炎、痛风等“节日应酬综合征”开始凸显。笔者从医院门诊了解到,因为吃得太好、喝得太多,导致胃出血、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痛风四大疾病患者就诊“扎堆”。为此,专家建议,在年终应酬时,切忌暴饮暴食,饮食应清淡为佳。 临床需求:带动市场 胆石症、胆囊炎及胆道疾病是一类常见病,人们在环境因素、饮食结构和遗传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世界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所不同。统计分析表明,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左右。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胆石症的发病率约为8%。近两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中脂肪、蛋白质摄入量的增多,我国胆道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已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我国医药市场上的消炎利胆类化学药物不多,新编药物学 15 版共收载了 17 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利胆类化学药物一共有 6 只,其中甲类药品有熊去氧胆酸,乙类药品有苯丙醇、复方阿嗪米特、曲匹布通、茴三硫和去氢胆酸。随着中成药、生化药物和复方制剂的不断开发,我国的临床用药结构得到逐渐完善,有 15 种清肝胆湿热剂类药物已载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中成药目录中。 目前,国内16 城市样本医院常用的消炎利胆类药物已有7 大剂型的25 种药物,2006 年用药金额达到1 亿多元,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亮菌甲素、茵栀黄、胆舒、胆宁、消炎利胆、胆石利通、保丹健素和羟甲烟胺。消炎利胆类药物的市场集中度表现得较为突出,这 10 个品种占据了整个利胆类市场 99%的份额,而另外的15 只品种所占份额很少。 总体来看,我国消炎利胆药物市场销售状况较为平淡,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品种微乎其微。2005~2006 年进入我国重点城市样本医院用药金额前200 位的品种只有熊去氧胆酸和腺苷蛋氨酸,而其他品种并未产生较大影响。可见在我国利胆药市场上,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和品种尚未形成。 熊去氧胆酸:平稳增长 熊去氧胆酸是促进胆汁分泌,溶解胆石,抑制胆固醇合成,提高肝脏抗毒解毒能力的药物。由于价格低廉,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并已收入到中国药典,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品种中,是唯一一只利胆类药。临床常用的剂型主要是片剂和胶囊。 熊去氧胆酸是以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