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_第1页
1/2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_第2页
2/2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_第3页
3/21
-1-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重点汇编注:《中国古代文学批判史》非文学院初试参考书目,然往年真题中偶有涉及,如朱熹的文学思想及 14 年的黄庭坚的诗歌理论,此类题目虽于袁行霈版古代文学史中有所涉猎,然内容不足以回答考题,故虑于此,特将之重要内容陈列于下。此书亦为文学院本科必修内容,此下内容取自于华南师大考研古代文学方向复试要求书目,即复旦王运熙版本。文学批判史内容繁多,亦为学习古代文学史之理论根基,故所列出重点较多,然非悉数均需记背。下加横线黑体标题者乃本人认为较为易考者,可作为参考。再者由往年此部分真题可见多出自宋代,应当多加注意。然而已连续两年考察黄庭坚的诗歌主张,故窃以为今年再考文学批评史机会不大,以防万一,还请诸位抽空将此资料浏览一二,有所印象为佳。先秦篇一、孔子的文学思想;(1) 论诗;孔子以诗为修身之具,曾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所谓“兴于《诗》”即从古人诗篇中得到启发,引起向上之志,可以离开全诗的本来意义而断章取义加以发挥。如《论语•八佾》中子夏体会出女子以白色妆点其容貌固有美质,但仍需以礼修身,孔子对之加以称赞可见此观点。再者孔子也从政治、外交的方面说明《诗》的效用,如其于儿子伯鱼言道:“不学《诗》,无以立”。又如所谓的“兴观群怨”说,也说明了孔子对于诗的功用的深刻理解。(2)论言辞;春秋时代于外交、政治等方面,言辞显示出重要的作用。孔子注重言辞,如其评述学生的专场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其认为言辞表达应恰到好处,既要有文饰,也不可过分,所谓“辞,达而已矣。”如孔子所谓的“文质彬彬”的观点,即过于朴质则显得粗鄙,过于文饰则浮夸不实,就文辞而言,要求有文采而注意修饰,不过分。二、孟子的文学思想;(1)以意逆志说;《孟子•万章上》指出:“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文指文字,辞指言辞,志指作者思想,孟子要求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根据全篇去分析作品内容,去体会作者意图,方而得到正确理解。此观点对于如何理解诗歌的内容提出较好的见解,反映出孟子对于文学作品修辞特点的认识。(2)知人论世说;《孟子•万章下》指出:“颂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即要较为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除了“以意逆志”外,还应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及所处时代加以认识,这种结合作者境遇、作品背景加以考虑的分析作品方法对后世产生深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