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教育思想

《论语》教育思想_第1页
1/10
《论语》教育思想_第2页
2/10
《论语》教育思想_第3页
3/10
论语》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论语》是我国第一部以语录体形式的著作,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论语》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 20 篇,共 512 章,约 15000 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它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下面就其中所蕴含的部分教育思想进行解读,以飨同仁.1.有教无类此节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说的是:“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所谓“类",即指按政治地位的贵贱、庶鄙等划分种类。西周时代的学校被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所垄断,不仅奴隶主贵族与平民、奴隶之间有严格的阶级界限,就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也等级森严,有贵贱尊卑之分.因此,当时的教育则集中在上层阶级,叫做“学在官府",是没有平等可言的。孔子所提出的“有教无类”的内涵是:任何人我都可给他以教育,不分贵贱、庶鄙等界限,使教育及于平民,从而实现教育的人人平等。这一思想的提出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适应了“士”阶层的兴起及文化学术下移的历史潮流,其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这与我们当前所提倡的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目的就是要求使受教育者的起点平等,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愉快生活、学习、成长,让人人都能成才。“有教无类"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说的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的结合,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材施教”要在“有教无类"的指导下进行,“有教无类”要靠“因材施教"来落实。孔子弟子三千,贤士七十二,可以说,他对他们的个性了如指掌,因此,才有了因人而教,扬长避短的生动的教育局面.这一思想与我们目前“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思想一致。这一伟大的思想和《论语•雍也第六》中提出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是一致的。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此节出自《论语•雍也第六》。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说的是:“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诠释,至今仍在沿用,而且永远也不会过时。这是孔子对后人教育上的最大贡献。孔子一向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钝的差...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论语》教育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