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险的城市地下管线城市地下管线对于现代城市正常运行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另一方面,受历史和地理因素影响,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普遍存在着设备老旧、分布不合理且过于密集等特点,成为影响城市运行和市民正常生活的潜在危害隐患,甚至成为当地居民的“夺命线”。2014 年 8 月 1 日,台湾高雄市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气体外泄,并引发多次大爆炸,造成 32 人死亡,321 人受伤,损失初估超过数十亿新台币。台湾相关部门称是丙烯外泄肇祸,高雄环保部门也说,华运仓储管线连接到李长荣化工,造成石化液体流到路旁的侧沟,再到箱涵,沿着雨水下水道一直流窜,最终让多家单位的地下管线发生连环爆炸。经高雄市政府等单位调阅管线图,却找不到该箱涵位置,也无法确认该箱涵的建造单位及建造时间。高雄市副市长吴宏谋于 7 日表示,市府是综合所有搜集的图资,判定气爆箱涵应属 1991 年至 1992 年间的岗山仔二之二号干线工程。水利局副局长廖哲民则称该局不知有此,因此未列入巡查范围。中油发言人张瑞宗表示,当年管线施工时曾因发现下水道箱涵而更改设计,推测是后来施工的下水道工程,将管线包覆进去。2013 年 11 月 22 日,山东省青岛市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事故(简称“11・22”事故),这起被称为中国油气管道史上最惨烈的事故,共造成 62 人遇难,136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75172 万元。从 2013 年“山东省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原油进入市政排水暗渠爆炸致 62死”的事故,到 2014 年的“台湾高雄市 1 日凌晨发生燃气爆炸,至少造成 32 死 321伤”再到并不少见的各种城市地陷事故,是什么让城市的地下管道如此危险除了管线老旧等客观原因,更多的则是因为人为因素:规划缺位、多头管理、重建轻养,最终导致反复开挖路面的“马路拉链”现象成为“家常便饭”,一些事故也因此而生,轻者停水、停气、断电及通讯中断,重者危险气体泄漏、燃气爆炸事故。图左:高雄可燃气体外泄爆炸现场图左:青岛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现场统计数字显示,2009 年到 2013 年,全国共发生 75 起典型管线事故,直接因地下管线事故而产生死伤的事故共 27 起,死亡人数达 117 人,全国地下管线事故正从潜伏期进入爆发期。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2 管线普查的问题与现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勘察院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