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教学设计、文本解析《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描写清明节景象的诗歌。诗人漫步郊外,遇上细雨纷纷,内心十分凄迷。而后,他问牧童“酒家何处有”,牧童以行动代替语言,遥指杏花村,这一“遥指”把人直接引向了那个杏花烂漫的村庄。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魂”“酒”“牧”三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清明》。难点: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1.引出节日。播放《传统节日》童谣视频。提问:童谣里都包含了我国哪些传统节日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与其中一个节日有关。板书诗题,齐读诗题。3.交流资料。(1)课前老师在翻转课堂里布置了作业,让大家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我们来看一看。(2)学生交流。4.再读题目。带着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再读课题。【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传统节日》童谣视频,不仅温习旧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自然巧妙地引出课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课前布置作业,分享资料,有效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二)划分节奏,读出诗韵1.读通古诗。(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朗读古诗,师生及时正音。2.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1)师范读。(2)小结读法。(3)学生练读。(4)指名读,及时指导。(5)学生齐读。【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应该彰显朗读的作用。本环节通过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读出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为下一环节理解诗意做好铺垫。(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理解诗意(1)我们学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意思。在《清明》中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2)教师向学生平板推送资料包,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汇报。小组结合关键词、看注释、联系生活实际、看画面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教师相机指导。在理解“杏花村”时,教师通过古代诗人描写杏花的句子启发学生想象,感受杏花深处的村庄的美丽。又通过“诗人找到小酒馆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运用学法自主学习,汇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展开学习。同时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四...